激活財政新動能!1—7月江蘇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同比增長2%
來源:交匯點新聞  |  2025-08-28 09:47:35

  2025年1—7月,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6801.39億元,同比增長1.5%;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支出8343.65億元,同比增長2%,完成年初預算54%,較2024年同期加快0.5個百分點。

  2025年以來,江蘇財政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強化財政資源和預算統籌,全面加強財政科學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和政策效能,為全省更好扛起經濟大省挑大梁責任提供堅實支撐。

  加大統籌力度,優先保障重點領域支出

  1—7月,江蘇持續加大財政資源統籌力度,通過深化零基預算改革、整合專項資金、優化支出結構等舉措,將有限財力向重點領域傾斜,以科學高效的財政管理為全省高品質發展築牢根基。

  全力保障重點支出。1—7月,民生支出完成6499.25億元,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77.9%,教育、社保、衛生、住房保障等重點領域分別增長5.5%、6.8%、12.5%和5.2%。

  積極擴大有效投資拉動作用。下達省以上交通運輸領域專項資金283億元,支持宿連航道(京杭運河至鹽河段)整治工程、北沿江高鐵、鹽泰錫常宜鐵路等項目建設。下達省以上水利重點工程建設補助資金102.45億元,重點支持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吳淞江(江蘇段)整治工程等國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設。

  支持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融合發展。及時足額下達2025年度蘇州實驗室、紫金山實驗室等支持經費,以“高能級”平臺激發創新“裂變”;統籌安排超20億元資金支持全省製造業創新中心能力提升、智改數轉網聯三年行動等産業科技創新領域工作,加快推動傳統産業煥新、新興産業壯大、未來産業培育,助推創新成果轉移轉化。

  積極落實江蘇省“穩外貿穩就業12條”舉措,統籌安排資金幫扶相關外貿企業減壓紓困。加大對外貿企業參加境內外展會和出口信用保險的支持力度,幫助企業拓展海外市場。全面落實穩崗返還、擔保貸款、就業補貼、延續實施降低失業保險費率等政策,1—7月,全省共減收失業保險費100.32億元,助力企業減輕運營成本。

  全面落實“兩新”政策。2025年,江蘇獲得超長期特別國債設備更新資金111億元,支持項目292個;已下達中央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資金179.5億元。

  加力推出新政,多維度激發市場活力

  2025年以來,省財政積極推出系列創新舉措,持續優化政策供給與服務效能,有效激發經營主體活力,為經濟高品質發展注入強勁財政動力。

  系統推進財金聯動。截至2025年7月底,省財政累計撥付貼息資金9.06億元,引導合作銀行向4370個企業(項目)發放各類貸款1132億元。1—7月省普惠基金引導合作銀行新投放政銀合作産品規模1894億元,惠及3.85萬家中小微經營主體,貸款平均利率僅2.95%;江蘇省和國家融資擔保基金新增合作規模1057.48億元,居全國第一,支持3.46萬家中小微經營主體。

  出臺拉動消費新政。會同省文旅廳、省體育局制定《關於進一步促進文體旅聯動提振消費的若干舉措》實施細則,下達第一批獎補資金1176萬元,對符合獎補條件的25個體育賽事、演唱會等文體旅聯動項目給予獎補,引導經營主體優化消費服務供給。“蘇新消費·蘇彩煥新”(彩票助力消費品以舊換新)共發放體彩、福彩兌換券43.04萬張,對應消費10.76萬筆、消費金額4.79億元,惠及消費者超10萬人次。全年將發放彩票兌換券1800萬元助力促消費擴內需。

  成立國金投資集團。省財政牽頭組建的省國金投資集團正式掛牌運行,充分發揮其“五大平臺”作用,通過市場化方式開展金融企業股權投資,更好豐富了省級金融業態,有效夯實了省級財力基礎。

  加力推動免申直達。制定《江蘇省惠企財政資金直達快享實施方案》,明確省級財政惠企利民資金“免申直達”標準,對符合條件的項目,實現政策免予申報、資金快速直達。省財政廳會同省數據局打造直達快享服務平臺,實現“政策找企、應享盡享、免申即享”技術支撐,目前揚州市等5個設區市已接入平臺。

  加強科學管理,實現治理能力新突破

  2025年以來,省財政緊抓財政部科學管理試點機遇,制定全省財政科學管理試點工作方案,深化零基預算改革,提升財政管理質效,完善財稅協同機制。

  此外,在監督層面,省財政加快推進《江蘇省財會監督條例》立法進程,積極探索與巡視巡察、紀檢監察、審計監督等其他各類監督形式之間的信息共享和工作銜接機制。

  省財政廳負責人表示,將全方位推進科學管理體系構建。一方面,在預算編制環節,深化零基預算改革,結合項目實際需求與績效目標精細核定資金額度,提高資源配置精準度;另一方面,積極擁抱數字化變革,完善財政信息化平臺,實現對財政數據的實時採集、動態監測與深度分析,精準洞察經濟運行態勢和資金使用效能。同時,健全績效評價體系,將績效理念貫穿財政工作全流程。

  “省財政將加力提效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以財政‘主動性’應對各項‘不確定性’,以財政運行的‘穩’、財政改革的‘進’為經濟大省挑大梁提供有力保障。”該負責人説。(新華日報·交匯點 記者 楊民仆)

編輯:李誠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