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陰工學院第十二季雲南支教團:續寫遠山深處的支教故事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5-09-08 14:43:42

  7月,淮陰工學院“來自遠山深處的力量”第十二季雲南支教團,深入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鶴慶縣辛屯鎮新登小學,開展為期三周的支教實踐。團隊以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為根基、五育融合為框架,構建“立足專業・紮根田野・翔宇特色”三維育人體系,為西南村小搭建起連接現代科技、鄉土文化與紅色基因的教育橋梁。

  立足專業:工科基因激活鄉村課堂

淮陰工學院第十二季雲南支教團:續寫遠山深處的支教故事_fororder_圖片1

支教團成員演示鹽水小車製作

  “銅片插土豆!鋅片插檸檬!”7月17日科學課上,十歲的寸辰浩屏息連導線至電路板。LED燈亮起瞬間,他蹦跳歡呼:“我的土豆發電了!”窗臺上,楊如意老師指導的太陽能小車疾馳,光伏板隨陽光轉動。“光能通過硅晶片産生電子流動,這是小車跑動的秘密。”楊老師指著車殼內電機講解,孩子們追著小車跑,汗濕額發也不覺。

  淮陰工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學院團隊,將專業實驗室“搬”進雲南。捐贈的16套電子實驗套件中,微型電機、光伏板與電路元件成搶手教具。水果電池微光映亮孩子瞳孔,抽象電學公式化作指尖驚奇。結合專業的系列課程,讓《電路原理》知識在蒼山腳下迸發活力,更在孩子心中播下工科思維種子——動手實踐、探索原理、解決問題,正是工科精神核心。

  紮根田野:十六本日記寫滿文化密碼

  染香院裏,李嬌雪老師握白族阿媽的手,教孩子將棉布折成蓮花狀紮緊。“白族扎染的一針一線,是和自然的對話。”課堂上,寸熠榕屏息捆布角,靛藍液體漫過布料時,她驚呼:“我的布上長出了蒼山雲海!”藍白紋路如水墨舒展,盡顯非遺靈動。

淮陰工學院第十二季雲南支教團:續寫遠山深處的支教故事_fororder_圖片2

支教團指導學生扎染製作

  從田野研學到支教課堂,文化尋根貫穿始終。瓦貓非遺基地裏,支教老師捏制瓦貓,貓耳留指紋印記;農民畫課堂上,爵治鴻帶學生進稻田,教大家將稻穗化作畫布曲線。周慧媛老師的 “田野思政課”更動人:她踩泥土指田地,從傳統耕作講智慧農業變遷,鄉村振興故事隨綠浪入學生心田。

淮陰工學院第十二季雲南支教團:續寫遠山深處的支教故事_fororder_圖片3

支教團和學生上思政課

  16位成員每晚寫《田野日記》,泛黃紙頁記 78 個非遺傳承、鄉村教育調查故事。寸玉堂家訪談中,父親守雪域生態、孩子憑祖傳畫板描山水的畫面,被寫入調研報告——這些沾泥土芬芳的文字,已成比教案珍貴的鄉土教材。

  翔宇特色:支教助學點亮精神燈塔

  支教團將周恩來精神融入德育課堂:“雲參觀故居館所” 課上,孔孟萱、王怡借周恩來紀念館的文物與影像,再現總理的一生;“周恩來青少年時代故事會”上,羅凱、王名松等成員講述經歷,並融入《周恩來精神八觀八講》精華,讓孩子在故事中觸摸偉人脈絡、汲取力量。

淮陰工學院第十二季雲南支教團:續寫遠山深處的支教故事_fororder_圖片4

頒發翔宇助學金合照

  這份精神傳承在“翔宇支教助學金”頒發儀式上化作溫暖接力。7月27日,支教團再見班會暨第四屆助學金髮放儀式在新登小學舉行。校長張建銀宣讀獲獎名單,學生代表寸鍬欣分享學習感悟,表達感激之餘,更立下拼搏回報社會的決心。當她接過證書,台下掌聲雷動,滿是祝福與期許。

  教育之光終會穿透層巒疊嶂。淮陰工學院支教團十二載接力深耕,以工科實踐激活思維,用田野調研守護文脈,承翔宇力量鑄魂育人。當太陽能板閃爍藍光、扎染布流淌蒼山月色、助學金證書映亮稚嫩臉龐,淮工學子傳遞的不僅是知識火種,更是高校賦能鄉村教育、科技賦能文化傳承的創新範式。鄉村振興的星火,正以淮工之名,照亮遠山通往未來的征途。(文/圖 周慧媛 李嬌雪)

編輯:陳小雨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