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江西    |    直觀中國    |    視界    |     原創    |     特色産業   |    熱點專題    |    滾動
匯聚金融力量 共創美好生活 上饒銀行開展“五進入”集中教育宣傳活動
2023-09-26 13:40:58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張震寰責編:尹紅燕

  9月26日,上饒銀行組織開展了“五進入”集中教育宣傳活動,累計派出金融講師團和金融知識宣傳隊360余人次,進入70多個場景,觸及金融消費者6800余人次,較好地形成了金融宣傳教育合力。

  金融知識進農村,守護養老“錢袋子”

  “感謝你們大老遠地從縣裏來到村裏,為我們講解存款保險知識,我們把錢放在銀行更放心了,希望你們以後能經常過來。”聽完上饒銀行金融知識宣傳隊的講解後,江西鄱陽縣田畈街新畈村的張奶奶抓住宣傳隊隊員的手激動地説。

上饒銀行開展“五進入”集中教育宣傳日活動_fororder_41

活動合影 攝影 蔣瑞奇

  農村地區一直是金融知識普及的薄弱地區,村民對國家的金融政策了解少,信息也比較滯後。針對這一痛點,上饒銀行組織金融知識宣傳隊走進鄉村,通過開展金融知識講座、提供金融業務諮詢等方式,向村民宣傳金融知識,幫助他們了解存款政策,增強他們對正規銀行機構的信心。

  金融知識進社區,便民利民暖人心

  隨著社會居民收入的普遍提高,大家對財富保值增值有了更多更高需求,但社會上也存在各種騙局,詐騙手法防不勝防。

上饒銀行開展“五進入”集中教育宣傳日活動_fororder_42

金融知識進社區 攝影 蔣瑞奇

  為幫助居民增強識別非法金融廣告、遠離投資詐騙陷阱的能力,增強風險防範意識,上饒銀行金融講師團走進楊家石橋社區,為社區內老年人舉辦消費者金融知識講座。

  講師團老師通過現場授課、播放視頻動畫的形式,將專業的金融防詐騙知識轉化為通俗易懂的內容。講座結束後,老人們紛紛表示,參加此次活動真是收穫滿滿,尤其是了解到的許多真實案例,可以幫助他們日後規避風險,做到不上當、少受騙。

  金融知識進校園,青春護航顯擔當

  學生群體長期在校園求學,比較缺乏社會閱歷和經驗,是易受騙高危人群。

上饒銀行開展“五進入”集中教育宣傳日活動_fororder_43

金融知識進校園 攝影 蔣瑞奇

  為增強學生群體的反詐意識和能力,上饒銀行金融講師團專門走進上饒衛生學校,開展反詐知識進校園活動,結合近年發生的電信詐騙案例,向在校學生重點講解了《反電信網絡詐騙法》。講師團老師以風趣幽默的語言,與在場學生互動交流,現場氣氛活躍。活動最後,講師團老師提醒廣大學生,一定要全面提高識詐反詐的能力,防止跌入詐騙陷阱。

  金融知識進企業,金融溫暖入人心

  “這樣的宣傳形式真好!我們在辦理業務的過程中,還收穫了金融知識。”在上饒市萬年縣市民中心辦理業務的黃女士感慨地説道。

上饒銀行開展“五進入”集中教育宣傳日活動_fororder_44

金融知識進企業 攝影 蔣瑞奇

  上饒銀行普惠服務中心自入駐萬年縣市民中心以來,致力於將該市民中心打造成一站式金融服務點,在提供普惠業務諮詢、辦理的基礎上,不斷創新服務模式,提升服務質效。本次活動中,上饒銀行金融知識宣傳隊積極向市民中心各單位員工及辦理業務的市民宣傳銀行卡用卡安全、人民幣識別等相關金融知識,並提醒他們要妥善保管身份證件及銀行卡,增強安全用卡意識。

  金融知識進商圈,精準對接零距離

  誠實守信對企業和個人都是不可或缺的美德。徵信記錄了企業和個人過去的信用行為,這些行為將影響企業和個人未來的經濟活動,因而徵信至關重要。

上饒銀行開展“五進入”集中教育宣傳日活動_fororder_45

金融知識進商圈 攝影 蔣瑞奇

  為推動形成用信守信的良好社會氛圍,上饒銀行金融知識宣傳隊走進上饒市余幹縣米蘭街商圈,通過張貼宣傳橫幅、擺放宣傳桌、發放宣傳折頁等形式,以“面對面、一對一”的模式,向商圈商戶和過往人群講解了如何查詢個人徵信、如何處理徵信異議、怎麼讀懂徵信報告、防範“徵信修復”騙局等徵信知識,並提醒他們樹立正確的消費理念,保護個人信用。

  本次“五進入”集中宣傳活動是上饒銀行深入開展消保為民工作的生動實踐。下一步,上饒銀行將繼續踐行好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專業性,聚焦金融消費者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持續提升金融服務水準,幫助金融消費者提高風險識別能力,切實維護廣大金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不斷增強金融消費者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文 顏夢娟)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