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昌6月5日電(記者陳毓珊)以書為帆,航及四海。雪鬢霜鬟的宋應星逐浪而去,帷幕款款而落,掌聲經久不息。5月31日至6月2日,隨著舞劇《天工開物》在江西南昌完成預演,曾沉寂于亂世的佳作,再次令人心潮澎湃。
由導演陸川執導,江西文演集團、北京舞蹈學院共同出品,新華社新媒體中心、北京猿動力泛娛文化集團、中共分宜縣委宣傳部聯合出品,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影響世界的江西”系列舞臺劇的開篇之作——《天工開物》一經亮相,便掀起一陣“熱辣滾燙”,上千個座位場場座無虛席。
舞劇《天工開物》劇照。新華社發
“鐵馬金戈之下,大地生靈涂炭,無盡雪花散落,道不盡宋應星懷有救國之抱負卻無力回天的悲愴之情,深深感染了我。”一身古風裝扮,酷愛“二次元”的Coser(角色扮演者)周羅焱精心挑選有“儀式感”的穿著,走進江西藝術中心大劇院,走近一段明清之交的歷史。
“宋應星六試不第,每每赴京會試,沿途走訪水田旱地、實地考察生産現場、手工作坊,眼觀、耳聽、口問、筆錄,隨時隨地將所見所聞記錄並描繪下來。”江西奉新縣宋應星紀念館館長許彬彬説,《天工開物》有上中下三卷18篇,123幅插圖,描繪了130多項生産技術和工具的名稱、形狀、工序。明代科學家宋應星癡迷于中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此書雖“于功名進取毫不相關”,卻被不少人稱作“十七世紀中國最偉大的農業手工業百科全書”。
從“一頁白紙”到“一段文字”再到“一幅繪畫”,最終組成了《天工開物》這本巨大書卷:錯落有致的書頁,在推移、旋轉、組合、分離之間,變幻構建極具張力的隱喻空間;音樂在靈動與恢弘中切換,色彩在簡樸與厚重中流轉……一本書在舞臺上“活”了起來。
舞劇《天工開物》舞臺布景。新華社發
從農夫耕種、織女養蠶、酒曲製作到工人冶煉,打鐵、抽拉風箱、麥浪、澆築、勞動號子等聲音融入音律,人民勞作的自得愜意被舞者歡快演繹。在書中找尋人物,用人物支撐舞臺。青年宋應星的扮演者魏伸洲告訴記者,中場過後,色調由明轉暗,六次落榜如夢魘般纏繞,從激動、失落、生氣到失望、麻木,截然不同的情緒更迭,將觀眾深深帶入宋應星的掙扎與醒悟。
“《天工開物》是一本百科全書,看似冰冷、科學、理性,但其中蘊含著一種滾燙的精神。”導演陸川説,“宋應星作為一個時代的‘逆行者’,肩負起一個民族的重任、文化的重任,這是我們應該去學習、去發揚的精神。我們希望用影像去襯托那個波瀾壯闊的內心世界,也希望家長帶著孩子們來看一看,300多年前這樣一個讀書人,怎麼去決定自己的人生道路。”
同一個舞臺,同一個角色,青、老年宋應星的扮演者用舞蹈講述不同的經歷,又在同一種精神下交融。老年宋應星扮演者馬蛟龍告訴記者,代表著青、老年宋應星信念傳承的手握之筆的交換,在排練時出了不少狀況。“有一次青年宋應星把筆一摔,我就突然找不著了,滿地找筆之餘還得靠舞蹈動作撐住場面,那時心裏就想,千萬不能再在觀眾面前出現這種情況。”
舞劇《天工開物》劇照。新華社發
“電影在搬上熒幕的那一刻就離開了我們創作者,不可能再有任何修改。而舞劇是一個‘生長’的過程,除了有不同的‘狀況’發生,觀眾的反饋、專業人士的判斷等,點點滴滴都被消化吸收,讓這部劇變得更加茁壯。”陸川説,“每一場表演都是獨一無二的。”
“演員們的青春力量,激勵著我們沿著宋應星的腳步前行,在這裡我們尋找到了工匠精神。”江西文演集團黨委副書記、常務副總經理練紅梅説,“作為‘影響世界的江西’系列舞臺劇的開篇之作,舞劇《天工開物》用舞臺藝術的形式讓江西的‘古色’文化得以‘活化’。我們也將持續聚焦有國際影響力的題材,推出更多有利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凝聚人民精神力量的作品。”
據了解,7月起,舞劇《天工開物》將在北京、上海、廣州、南京、杭州、蘇州、廈門、武漢、成都等全國多地開啟首輪巡演。(參與采寫:王曉震 實習 曾振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