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中華一絕” 樂平古戲臺的別樣魅力
來源:江西新聞  |  2024-09-09 11:10:25

  江西新聞客戶端訊(謝文斐 全媒體記者 曾宜奇)日前,山東衛視《戲宇宙 第三季》到贛劇之鄉江西樂平攝製,錄製過程因在場觀眾過多導致節目暫停拍攝。究其原因,竟是因為樂平人愛戲、迷戲,聽到鑼鼓喧天,便不由自主地將戲臺“裏三層外三層”地圍了起來。

被譽“中華一絕” 樂平古戲臺的別樣魅力

  樂平人對戲癡迷到什麼地步呢?

  “村村有戲臺,人人愛看戲”,是對這座縣級市贛劇文化環境和群眾文化生活的貼切描述。地處贛東北的樂平市是贛劇文化發源地之一,有著深厚贛劇文化群眾基礎和濃厚氛圍。這裡的老百姓看戲、懂戲、愛戲、唱戲,坊間流傳著“三天不看戲、肚子就脹氣,十天不看戲、幹活沒力氣,一個月不看戲、見誰都有氣”的俚語。

  每當戲臺開臺演戲,鏗鏘鑼鼓一響起,整個村就沸騰起來,人們紛紛走出家門,奔相走告:“去看戲嘍!”凡上了點年紀的人無不諳熟劇情,唱做念打,如癡如醉。即使在城區,每當市政廣場或老北街的古戲臺上有贛劇公益演出時,觀眾也是裏外三層,火爆異常。因此,樂平古戲臺自古又被稱為“父老開心地,鄉村體面場”。

被譽“中華一絕” 樂平古戲臺的別樣魅力

  伴隨著贛劇的繁衍,樂平市內的戲臺數量不斷增多,僅200座村子就有近500座戲臺,戲臺造型之雄偉,氣勢之恢宏,工藝之精湛,無不令人嘆為觀止,是融建築、雕塑、美術和文學于一體的珍貴文化遺産,更是國內外罕見的文化旅遊資源,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科學和觀賞價值。

  樂平戲臺不僅數量多,而且種類也很豐富,有:祠堂臺、萬年臺、廟宇臺、會館臺、家庭臺等,建築年代從明末清初至當代。但不管哪種戲臺,建造形式都較為統一:正面牌樓式、上有飛檐翹角、天棚是華麗的藻井、主要木件上有精美浮雕,融建築、工藝、雕刻、美術和文學于一體,是珍貴的民族古建文化遺産,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文化和觀賞價值。

被譽“中華一絕” 樂平古戲臺的別樣魅力

  正因為全民皆“戲癡”,贛劇文化在這裡得到了很好的傳承與發展。近年來,樂平市重點打造“贛劇、古戲臺、南窯”三張文化名片,將贛劇復興工作作為“十四五”期間弘揚傳統文化、提升文化軟實力的一項重要任務。在贛劇藝術傳承、體制機制改革、藝術人才培養、服務能力提升上加大投入,先後組織復排《江邊會友》等贛劇高腔經典劇目,創排了大型原創贛劇《瓷心》,推進贛劇進校園、進鄉村,還專門建設“贛劇主題”廣場、“中國古戲臺博物館”等,向大眾普及贛劇和古戲臺文化,講好贛劇文化故事。

被譽“中華一絕” 樂平古戲臺的別樣魅力

  此外,樂平市還整合遍佈城鄉、風格各異、雕鏤精細、氣勢恢宏的古戲台資源,依託鎮橋國寶級滸崦名分堂雙面戲樓、建築年代最早的涌山昭穆堂以及車溪敦本堂、坑口橫路萬年臺等,打造古戲臺文化旅遊線路,尤其是在洪岩景區建設佔地面積1.05萬平米的水上古戲臺。

  贛劇和古戲臺文化的蓬勃興起,不僅帶火了古戲臺營造技藝,還推動了樂平古建修復産業的發展壯大。源遠流長的古戲臺文化,精美繁雜的建築工藝,讓樂平民間孕育出大批技藝精湛的能工巧匠。

  目前,樂平市有大小各類古建修復公司40余家,古戲臺營造技藝傳承人有48人,擁有“樂平古建商會”和“樂平古戲臺文化發展商會”兩大古建商會,從業人員3萬餘人,古建修制技藝在全國首屈一指,業務遍佈全國各地,每年營業額達40億元。

  一座座古戲臺,不僅為樂平市帶來了流量和人氣,更讓贛劇文化成為助推當地産業發展、鄉村振興的“金鑰匙”。

被譽“中華一絕” 樂平古戲臺的別樣魅力

  所以,節目錄製因觀看戲劇表演的群眾“裏三層外三層”圍住不奇怪,被驚嘆“無比震撼”“開了眼界了”也不奇怪。因為,只有在這樣一個對看戲如癡如醉的城市,面對一群對藝術充滿熱情的人們,才能充分感受到文化傳承的重要意義。

編輯:張震寰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