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來時路 奮進新征程|江西瑞金:九堡鄉村振興譜新篇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4-09-14 10:00:37

  讓鄉村變得更美,讓人民群眾更多的獲得感,既是上級領導的要求,也是群眾的期待。近年來,江西省瑞金市九堡鎮黨委、政府班子立足當地實際,打造和美鄉村、創新發展路徑、培育富民産業,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統籌銜接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發展。

不忘來時路 奮進新征程|江西瑞金:九堡鄉村振興譜新篇_fororder_圖片4

江西省瑞金市九堡鎮

  銅缽山上好風光

  銅缽山素有“綿江第一峰”的美譽,是九堡的地域性標誌,在瑞金及周邊知名度較高,每年前來觀光的遊客絡繹不絕。

  位於山腳的慈坑村,一直有借助銅缽山的名氣發展起來的願景,但政策、項目、資金、規劃等一系列的難題,使得這個願景遲遲不能達成。

  2021年,新一屆鎮黨委、政府班子到任後,經過調研,決定把銅缽山及其所在村——慈坑村聯動開發,建設和美鄉村,打造秀美銅缽山。經過持續建設,如今的銅缽山道路通暢、規劃科學、布點清晰、內涵豐富。山下的慈坑村環境優美、設施完善,同時配套了觀光臺、民宿、農家樂等,接待服務能力不斷加強。

  “我們利用銅缽山原有的文化和資源稟賦,開發客家特色美食和高端民宿,將銅缽山打造成為國內知名的研學基地,現銅缽山沿路有山頂瑤池、飛天瀑布、博物展館等休閒旅遊打卡點,可帶動周邊村民300余人就業、創業。”九堡鎮黨委書記曾康華介紹道。該鎮根據各村實際情況,按照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補齊基礎設施方面的短板弱項,突出建設實用性,主要抓好排污排水、道路、廁所等設施建設,同時通過完善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設施,提高和增強鄉村吸引力與競爭力。

  “現在銅缽山建設得越來越好,景色好、看點多,原來的坑洼路變成了柏油路,旅遊大巴車可以直接開到山頂,前來觀光旅遊的人也越來越多了。”慈坑村黨支部書記劉東方自豪地説道。

  2023年整合村級項目資金50萬元,建設慈坑村溪畔人家農家樂,開業至今已實現營收12萬元,預計實現年收入30萬元。隨著人流量不斷多起來,也給這裡的群眾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常年在外務工的慈坑村青年劉春林,2023年春節回鄉看到變化之大,驚喜不已,於是他毅然選擇回鄉創業,在銅缽山腳下開了一家小超市,售賣本地土特産。

  “現在登山的遊客越來越多,我的生意將會越來越好,今年春節期間,每日靠銷售礦泉水就有幾千元的收入。”劉春林信心十足地表示,接下來打算擴大經營範圍,把九堡特色小吃也加進來,肯定大受歡迎。

  傳統村落記鄉愁

  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漫步在壩溪村內的古巷小道,欣賞著古建築的美麗風光,感受客家祠堂文化意蘊,讓人恍若穿越時空,回到久遠的年代。

  壩溪村位於九堡圩鎮中心,毗鄰河流而建,歷來商業繁忙,整個村落建築坐北朝南,內有紅軍彭楊步兵學校(又稱:紅軍第一步兵學校),陳賡時任校長。

  2016年,壩溪村被確定為贛州市級紅色名村;2017年8月,入選江西省第一批省級傳統村落名單;2022年9月,被申報為國家級第六批傳統古村落。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現如今,古宗祠、廟宇、書院、鼓樓、傳統民居等100多處建築修葺一新,自北至南依次排開、錯落有致,甚是好看。

  “九堡鎮壩溪村、密溪村傳統村落保護利用項目現已基本完工,主要對41棟傳統建築進行了保護性修繕,同時完善提升了傳統村落內排污管道、道路、余坪等基礎設施。”傳統村落保護利用項目負責人楊濤介紹道。

  在保護和修復傳統村落的基礎上,九堡鎮還因地制宜、兼顧發展,不斷完善基礎設施,豐富的文化內涵,推動人居環境向好向優,吸引八方來客,實現保護與發展有機融合。

  “我們堅持修舊如舊的原則,盡可能還原傳統村落本來的面貌,計劃將這些百年老宅打造成書畫館、家風家訓館、村史館等,吸引更多遊客前來打卡,在傳承傳統文化、留住鄉愁記憶、展示村莊歷史變遷的同時,將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旅遊發展動能。”該鎮黨委副書記、鎮長袁魁表示,接下來將繼續提高保護管理水準,加大保護和利用力度,不斷挖掘傳統特色文化,讓傳統村落不斷散發時代光芒。

  “現在的街道、道路都建設得很美觀,我們老百姓都感覺到很滿意。”壩溪村村民鐘金海説,自己的小賣鋪就開在壩溪村臨河街面上,看到之前的“舊房子”變成現在這樣古色古香的精緻建築,住在裏面很舒心,像度假一樣。

  傳承保護與推動發展從來都不是矛盾的,關鍵是要找到恰當的切入點。九堡鎮堅持保護為先、因地制宜、融合發展的做法,讓歷史文化在傳統村落修復中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一條以鄉村文旅推動振興發展的新路越走越寬闊。

  搭臺唱戲促民富

  走進九堡鎮石角村肉牛養殖基地,只見一座寬敞整齊的標準化肉牛養殖場映入眼簾,場內肉牛毛色光亮、膘肥體壯。該項目通過整合4個村的鄉村振興銜接資金共290萬元,引入專業企業經營,帶動周邊200余農戶發展養殖業,100余農戶種植牧草。

  “按照‘鎮搭臺、村唱戲、共增收’模式,推動聯村共建,實現抱團發展,是多渠道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的有效方式。”曾康華説。

  已經建設完成的正大生豬養殖消殺中心,也是由九堡鎮3個村共同投資建設的,目前每村每年可獲得村集體經濟收入5萬元,並帶動本土生豬養殖産業鏈發展。

  “這個中心投産以來,解決了70個勞動就業崗位,每年可為合作村帶來經濟收入40萬元,帶動關聯農戶增收20萬元左右。”江西正大畜禽有限公司綜合安全部經理劉榮生表示。好風憑藉力,築巢引鳳來。九堡鎮還利用7個村銜接資金350萬元,建設標準廠房3200平方米,並成功引進廈門東孚等4家瑪瑙加工企業進駐,每年可為參與的村莊增加集體經濟收入2萬元,幫助近百名群眾實現在家門口就業。“我去年八月份回來,一直做到現在,一個月有五六千塊錢,家裏做事還是比外面好很多。”九堡鎮下宋村村民宋九月生高興地説。

  田園奏響豐收曲

  盛夏時節,在九堡鎮田間地頭,經過一個多月的生長,田裏的秧苗已有六七十釐米高,田壟邊上,農戶正忙著田間管理。鬱鬱蔥蔥的早稻、連綿的山巒、山村民居和辛勤勞作的農戶交織在一起,宛如一幅美麗的畫卷。

  近年來,九堡鎮以鄉村振興、農業産業發展為抓手,攻堅克難、實幹爭先,推動農業産業高品質發展,全鎮經濟社會保持良好態勢。

  守好糧食底線,農業領域多點開花,發展煙葉、油菜、白蓮、生薑、時令果蔬、贛南臍橙等,産業集群效應凸顯。糧食生産方面,該鎮著力打造糧食高産示範區,籌備完成現代育秧工廠,形成一支專業化、科學化、制度化專業農機耕作隊,踐行“端中國碗、吃中國糧”承諾,其中早稻種植面積13000余畝,通過“村集體兜底+大戶種植+數字化”發展模式,有力推動田間管理智慧化、精細化。

  在沿崗村的糧食種植基地裏,種糧大戶王甲強看著長勢良好的稻苗心裏很是開心。“今年我承包了村裏100多畝耕地種植早稻,用插秧機只要幾天時間就能輕鬆完成早稻春種。”王甲強表示,今年在山地丘陵的田塊也用上了高速插秧機進行早稻插秧,與傳統插秧相比,機械化插秧更加輕巧靈便,種植效率也高。

  此外,九堡鎮還依託農業生産“大託管”服務改革,把解決好農民“放心託管”、服務主體“願意託管”、村集體“主動託管”作為突破口,通過遴選好試點村、培育好經營主體、開展土地集中託管、破解土地流轉難題、推行農業機械化、發揮村集體作用等舉措,促進農業生産“大託管”由單環節向多環節轉變,同時還向加工、銷售、品牌打造延伸,建立“大託管”全鏈條服務體系,因地制宜發展現代農業、特色種植養殖、鄉村旅遊等主導産業,形成本地特色産業。

  九堡鎮官倉村是全市農業生産“大託管”服務改革的試點村之一,全村860畝田地全都納入農業生産託管服務。“我們通過‘村集體+經營主體+農戶’模式,解決了撂荒地、閒置地無人耕種問題,也提高了農業機械化率和生産效率,增加群眾收入。”官倉村黨支部書記鄒採明説道。

  靚麗村貌、秀麗田園、美麗山水、幸福農家……從脫貧攻堅到鄉村全面振興,從發展産業到和美鄉村建設,無不透著九堡這座山區重鎮的勃勃生機。鄉村振興譜新篇,九堡鎮黨委、政府班子全面貫徹市委、市政府相關精神,用創造闖新路、發展贏未來的決心,齊心協力,朝著生態美、産業興、百姓富的美好願景闊步前行。(文/圖 崔曉燕)

編輯:鐘薇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