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一場以“學雷鋒·敬老行,傳承榜樣力量”為主題的湖口縣“紅色故事會”理論宣講基層行活動,在江西省九江市湖口縣均橋鎮六甲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火熱開展。湖口縣檔案館宣講員廖楠通過講述“雷鋒式”海軍戰士劉洪峰的英雄事跡,生動詮釋了新時代雷鋒精神的深刻內涵,在幹部群眾中引發熱烈反響。
宣講員廖楠講述“雷鋒式”海軍戰士劉洪峰的英雄事跡
在宣講現場,宣講員通過“學習雷鋒好榜樣歌曲演唱+故事講述+互動式問答”的立體化宣講方式,生動再現了劉洪峰烈士的感人事跡。1993年1月15日,年僅21歲的海軍戰士劉洪峰在湖口輪渡碼頭執勤時,面對失控衝向鄱陽湖的中巴車,臨危不懼,七次托舉救人,最終因體力耗盡英勇犧牲。他用生命譜寫了一曲“把生的希望留給他人”的英雄讚歌。1993年3月,劉洪峰被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授予“雷鋒式的好戰士”光榮稱號。
幹部群眾聆聽紅色故事
“劉洪峰同志的事跡告訴我們,雷鋒精神永不過時。”宣講員表示,從劉洪峰帶病撲救棉麻倉庫大火,到糧庫後山火場衝鋒在前;從日常執勤中的點滴奉獻,到生死關頭的捨己救人,他用短暫而光輝的一生詮釋了新時代革命軍人的使命擔當,展現了雷鋒精神的時代價值。
“聽了劉洪峰的故事,我深受感動。他是英雄,更是把別人放在心上的好‘伢仂’。”村民魯青春大爺擦拭著眼角。這種“心貼心”的宣講,在現場産生了強烈的情感共鳴。
據悉,湖口縣“紅色故事會”理論宣講基層行活動,是湖口縣委宣傳部、縣社科聯、縣委黨校、縣檔案館立足本土紅色文化資源優勢,創新打造的理論宣講品牌。前期宣講團系統梳理縣檔案館珍貴史料,提煉本土紅色文化精髓,通過專家團隊二次創作,形成《湖口紅色記憶》故事集。後期進基層,把這些紅色故事集打造成理論宣講的“流動課堂”、文明實踐的“服務窗口”、黨群連心的“情感紐帶”,真正讓黨的創新理論“活”起來、“動”起來、“實”起來,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大精神動力。(文/圖 余春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