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在南昌市新建區,由“四個100”文化導師、新建區委宣傳部、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當地非遺傳承人等聯合組建的“新新之火”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隊,將靈動的非遺,在靜謐的長堎街道尚谷壟巷精彩呈現,引得周邊居民駐足觀賞,校園孩子爭相體驗。
文藝導師王洋在80社區文明實踐點尚谷壟巷進行聲樂教學
“紅星閃閃放光彩,紅星燦燦暖胸懷……”新建區實驗小學參加實踐活動的孩子們沉浸在紅色革命歌曲中,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非遺的厚重背景與獨特魅力。一間“修舊如舊”的巷陌學堂,一場直擊靈魂的聽覺盛宴,讓現場的人們得到精神的洗禮、心靈的蛻變、思想的昇華,“若要盼得呦紅軍來……”“我仿佛看見漫山綻放的紅杜鵑在風中搖曳,她們是戰士的鮮血染紅的。”三年級學生鄧子雯飽含深情地説。
“孩子唱得都很不錯,來聽一聽這位小女孩的演唱!”文藝導師王洋把鄧子雯請到中間,她清澈的聲音仿佛夏日清泉。“新建區這麼好的資源,可以組建一個童聲團!”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一堂課下來,王洋導師滿頭大汗,但意猶未盡,在實踐中,生出許多靈感。“四個100”文化導師播下的種子,正在茁壯成長。
非遺導師陳小余傳授孩子們掛麵製作技藝
非遺導師陳小余邊展示掛麵製作技藝,邊教孩子們製作。悠悠近二百載,歷經五代傳承,陳老表手工掛麵始終堅守傳統工藝,整套流程繁雜而精妙,二十余道工序幾經改良,如今風味更加純正。
土將軍膏藥製作技藝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余紅崗為群眾推拿理療
土將軍中醫藥老字號創于清光緒年間,祖上一把草,一根針,一副膏藥行走江湖,治病救人。傳承至今140多年的歷史,産品歷經創新改良,深得百姓認可,不少外地患者也慕名前來求治。
市級非遺洪繡代表性傳承人熊秀金傳授孩子們洪繡技法
洪繡因地處古洪州而得名,取蘇繡、湘繡之長形成獨特技藝,其繡法、針法縝密細膩,繡工自然天成,畫風以江南風土人情入針。在傳承和發展中獨創國畫風格立面繡,繡面豐滿,富有立體感,重視以形寫神,注重點睛傳神,追求形神兼備、氣韻生動。
市級非遺溪霞吹糖人代表性傳承人熊傳發教市民吹糖人
吹糖人是一種存在於中國民間的傳統小手藝,為溪霞鎮熊傳發世代家傳主要謀生技藝之一,有獨到的配方和熬製方法。南昌吹糖人造型樸拙、生動,以動物造型居多,十二生肖,老鼠偷油、小喜鵲、玫瑰花等,造型逼真可愛,極受小孩歡迎。
南昌溪霞鎮“糖畫”代表性傳承人王莉教孩子製作糖畫
糖畫是一種傳統民間手工藝,以糖為材料來進行造型。所用工具僅一勺一鏟,糖料一般是紅、白糖加上少許飴糖用文火熬製,熬到可以牽絲時即可用來澆鑄造型。用小湯勺舀起融化的糖汁,在石板上龍飛鳳舞,繪製造型,不一會兒,龍、鳳圖案精美呈現。
活動合影
“中心深入了解群眾需求,充分借助‘四個100’文化導師下鄉高品質資源,聯合新建當地文化人才,開展各類內涵豐富、形式多樣的文明實踐活動,豐富群眾精神文化需求,實現文化人才和人民群眾雙向賦能、雙向滋養,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新建區文明實踐促進中心主任吳廣根表示。
紅歌、洪繡,吹糖人、制糖畫……多彩非遺給群眾留下生動美好而又深刻難忘的印象。
離開靜謐的尚谷壟巷,靈動的非遺依然呈現在人們心中。(文/圖 涂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