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上饒文旅:讓“山水有精神”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5-06-15 14:58:47

  從“絕壁神話”望仙谷,到“崖上古村”篁嶺,再到“人間仙境”葛仙村,偏居贛東北一隅的上饒這些年逐步完成了從“養在深閨”到“流量頂流”的蛻變,多個現象級文旅IP接連“出圈”。

  與文旅産業飛速發展相映襯的,則是旅遊企業的強勢崛起。在上饒市委市政府統一領導下,市國資委推進“三化”轉型,上饒市農文旅發展集團以多元業態佈局與創新發展模式,攜手各地文旅項目,共同繪就上饒文旅新圖景。

  這座被王安石譽為“山水有精神”的城市,這些年如何實現在文旅賽道上的突圍?

“頂流”解碼:讓“山水有精神”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50615142806

篁嶺油菜花海 供圖 《當代江西》雜誌

  生態重塑:從礦坑荒村到網紅打卡地的涅槃重生

  在上饒廣信區望仙鄉的峽谷深處,村民們蹲在自家民宿門前擇菜,背後百米高的懸崖上錯落佈局著不少玻璃客房。

  “以前這裡全是‘牛奶河’,石頭粉碎的噪音24小時不停,年輕人都往外跑。”回憶當年的場景,老人指尖的動作頓了頓——曾幾何時,望仙鄉幾百條花崗岩生産線晝夜轟鳴,粉塵遮天蔽日,連村口的老樟樹都蒙上了一層白霜。

  轉機出現在2007年。彼時,廣信區痛下決心關停所有石材廠,啟動“礦山復綠”工程。當時砸掉了1200多臺破碎機,好多村民不理解,覺得斷了生計。但當政府帶著村民代表去浙江莫幹山考察,看到人家用竹林和民宿賺了錢,大家才慢慢轉過彎來。2016年,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師田馥榛帶著團隊駐紮山谷,對著300米高的白鶴崖反復觀摩:“能不能把廢棄礦洞改成民宿?讓懸崖成為風景的一部分?”

  如今漫步望仙谷,山體之上的懸崖民宿群,燈火通明的夜景集市,猶如繁星點綴的懸崖夜景。這些“挂”在天上的房間成了網紅打卡點,儘管價格不菲,在旺季時仍會提前半個月被訂滿。

  而在婺源篁嶺,另一場關於“重生”的故事正在曬架上展開。在婺源篁嶺,村民汪杏花站在曬架前翻動辣椒,身後有20多個舉著手機的遊客。這位“曬秋大媽”從沒想過,自己擺了一輩子的玉米、南瓜,竟成了抖音上播放量超5億次的“中國符號”。

  篁嶺的蛻變始於2009年。當時村子因缺水、交通不便,很多村民選擇離開,600多人的村莊最後只剩68人,90%的房屋閒置。篁嶺文旅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向陽記得第一次進村的場景:“石板路長滿青苔,推開一戶人家的門,床上的蚊帳都破破爛爛。”團隊做了個大膽決定:讓村民整體搬遷至山下新村,老村由企業統一開發,村民以房屋和土地入股,享受門票分紅。

  “剛開始沒人信,覺得祖宅交出去就沒了根。”村民江春花回憶,第一戶簽約的是村裏的老支書,“他帶頭搬了,年底就拿到1.2萬元分紅,大家才跟著動起來。”如今的篁嶺,春季千畝梯田油菜花漫山遍野,秋季家家屋頂曬滿豐收果實。更令人意外的是,“曬秋”IP衍生出文創産品、主題民宿,甚至登上了紐約時代廣場大屏。

  礦坑變仙境,荒村變IP,上饒的生態突圍背後藏著一套“政府破局+資本操盤+村民參與”的方法論。把市場交給懂行的企業,黨委政府做好服務和引導,勇於和企業一起蹚新路,老百姓們才能跟著走上共贏共富的康莊大道。

“頂流”解碼:讓“山水有精神”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50615142811

篁嶺曬秋 供圖 《當代江西》雜誌

  文化破圈:從“沉睡遺産”到“活態體驗”的古今對話

  清晨5點,葛仙村的晨霧還未散去,只見遊船邊數尾錦鯉搖曳生姿,23歲的漢服小哥小陳已在洗心池邊擺好姿勢——他正在直播“道士晨練”的場景,帶領遊客打太極、抄經卷,“直播間很火爆,好多人問‘這是仙俠劇取景地嗎?’”

  誰能想到,這座以葛玄煉丹傳説聞名的道教聖地,曾因“老氣”被年輕人無視。葛仙村度假區總經理謝錦輝翻出老照片説道:“2015年的葛仙山只有破廟和石板路,香客多是中老年人。我們想,文化能不能‘年輕化’?”

  於是,水幕電影演繹煉丹故事,古街遍佈“仙俠變裝屋”,“煉丹爐”也成了網紅打卡點,“做一天仙人”的新奇體驗吸引了海量遊客。最妙的是夜遊項目:數百名演員扮成古人在街頭對詩、説書,遊客仿佛穿越進《長安十二時辰》的壯美畫卷。從2020年5月正式營業至今,葛仙村遊客接待量近千萬人次。

  仙境雲霧繚繞,俠氣氤氳江湖,改編自古龍同名小説的微短劇《武林外史》正取景於此,該劇還入選了“跟著微短劇去旅行”創作計劃第五批推薦劇目。劇中每一幀都是旅行的邀請函,每一集都是對地域文化的告白詩,將這裡獨特的旅遊資源送往千家萬戶。

“頂流”解碼:讓“山水有精神”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50615142815

葛仙村非遺展演 供圖 《當代江西》雜誌

  “太震撼了!第一次這麼近距離看打鐵花,感覺像是把星河捧在了手中!”在婺源婺女洲,遊客激動地説。這精彩的一幕,正是上饒非遺文化從“沉睡”走向“活躍”的生動注腳。

  前不久,2025非遺視頻創作大會在婺女洲盛大開幕,全國200余位非遺傳承人及近百位青年創作人在“非遺打卡路線”上,沉浸式體驗儺舞、徽劇、蜀繡等非遺魅力,用鏡頭記錄下這些珍貴瞬間。

  上饒坐擁十項國家級非遺文化項目,從古老的弋陽腔,到精美的婺源“三雕”,無一不是非遺珍寶。如今,篁嶺和婺女洲成為了非遺文化展示傳播的前沿陣地,儺舞巡遊、火壺表演、打鐵花等節目,成為景區的招牌。

  水袖輕揚,鑼鼓鏗鏘,婺劇唱盡百年風華;篾絲縛架,彩紙裱糊,婺源燈彩魅力盡展;夜幕低垂,華燈初上,徽州魚燈編織光影盛宴……6月13日,2025“文化和自然遺産日”主場盛宴在婺源弦高城盛大啟幕,千年古韻鮮活綻放。

  篁嶺景區升“咖”,成功創建國家5A級旅遊景區;望仙谷景區獲評國家文化産業示範基地;葛仙村入選第三批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名單;廣豐裏、婺女洲入選第三批省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上饒將從“沉睡遺産”到“活態體驗”的實驗革命進行得如火如荼。

“頂流”解碼:讓“山水有精神”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50615142822

望仙谷懸崖民宿 供圖 《當代江西》雜誌

  全域聯動:從“單點爆紅”到“鏈條共富”的生態進化

  在望仙谷景區岩鋪商業街,開小吃店的望仙鄉村民余水富正忙著把熱乎的油條包麻糍給客人打包。“每天成千上萬的遊客經過店門口,多的時候一天三四萬人嘞!我這個小店別看不起眼,生意好的時候一天也能賣上千元呢。”他高興地説。

  無獨有偶,葛仙村的“跑火”,帶火了葛仙鎮的餐飲、民宿店。2020年之前,葛仙鎮餐飲民宿類個體工商戶註冊數僅15家,而今數量已超過200家。得益於景區內“一店一品”的管理方式,各大商鋪的生意蒸蒸日上。

  這種“景區引流—村民變現”的模式,正在上饒各地複製推廣。篁嶺推出“曬秋農貨節”,村民擺的山貨攤日流水超萬元,連80歲的老奶奶編的草鞋都成了網紅單品。

  夜晚7點,上饒市區的水南街文化街區燈火通明。在中華紙樂園文化藝術館裏,遊客圍著展示櫃驚嘆:“太好玩了,這些紙瓷雕的小擺件很有意思!”水南街的改造,是上饒“景城融合”的縮影。這裡曾是老城區的“城中村”,如今是上饒市首個沉浸式全天候潮玩文化街區。今年5月1日接待遊客數為8.3萬人次,年銷售額超過1.2億元。

  這種“場景化創新”正在上饒各地鋪開:搶抓市場藍海,廣豐區打造上饒微短劇影視工廠,40個微短劇劇組、3000名工作人員可同步駐場拍攝;上饒市網絡文學創作基地落子三清山,無數創作者在“天下第一仙山”上汲取靈感;萬年縣打造世界稻作文化體驗地,被設計成“大地藝術”的水稻田,吸引遊客打卡……

  如今,上饒已擁有4家國家5A級景區,2024年接待遊客達2.3億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2418億元,均居全省首位。

  所謂網紅,從來不是刻意的造星,而是對一方水土的敬畏與深耕,讓每一寸山水都能講述屬於自己的、永不褪色的故事——或許這就是上饒文旅崛起的密碼。(文 李夢玉 呂富來)

編輯:鐘薇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