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場別開生面的“小小社科講解員”江湖研學實踐活動在九江市湖口縣石鍾山展開。來自縣藝學園語言藝術中心的孩子們通過實地探訪、講解錄製和傳播分享,解鎖社科知識的自然密碼和人文智慧,並以童真視角向大眾傳遞這片江湖交匯之地的獨特魅力。
在石鍾山的亭臺間,小講解員歐陽錦燦面對鏡頭娓娓道來:“看,這裡是江與湖的交界處,水色分明是因為流速和泥沙含量不同。但在枯水期,由於流向差異,反而可能出現‘清濁倒置’現象,即長江水更清澈,鄱陽湖水更渾濁。”這場研學實踐讓家鄉景區成為了生動的社科“活課堂”。
研學活動中,孩子們圍繞“認知—理解—傳播”展開探索。他們化身“小小研究員”,對照《石鍾山記》的記載,探尋石鍾山“聲如洪鐘”的聲學成因;站在江湖交匯處觀察水文差異,理解“兩湖兩色”的地理原理;碑林中的斑駁字跡也成為他們追溯歷史的線索。“古人在這裡留下的故事,就像給我們寫了一封信。”小講解員周鈺珂對著鏡頭認真講解,“蘇軾爺爺不輕信傳説,而是親自乘船考察,這種‘親自驗證’的精神,就是最棒的科學態度!”
孩子們的講解視頻迅速走紅網絡。許多網友被他們的熱情感染,留言表示:“被小朋友‘種草’了,終於搞懂了地理課上的‘江湖交匯’,一定要帶孩子去實地打卡!”當視頻收穫點讚與認可時,孩子們也深刻體會到社科傳播的成就感——原來自己可以成為連接專業知識和大眾認知的橋梁。
這場研學實踐讓石鍾山變身“活的科普課本”。孩子們在探索中理解科學原理,在講解中學會知識傳播,更以“小手拉大手”的方式,讓家鄉的自然與人文智慧成為人人能懂、願意追隨的“科普熱點”。同時,童聲社科解説為文旅注入新活力,以純真視角激活文化魅力,助推文旅高品質發展。(文/圖 周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