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在南昌舉辦的“2025年中國零售業高品質發展大會暨創新提升工程實踐與展望活動”上,數字化轉型成為核心議題。華夏榮耀控股集團首席品牌官、中國商業股份制企業經濟聯合會特邀副會長程俊指出,面對零售業“成本高、流量少、獲客難、利潤薄”的共性痛點,數字化工具已成為中小微企業“破局突圍的必然選擇”。
程俊作主旨演講 供圖 中國商業股份制企業經濟聯合會
程俊強調,數字化轉型不僅是國家戰略所指,更是企業生存發展的現實需求。
行業困局:數字化轉型迫在眉睫
程俊援引數據稱,2025年第一季度全國登出個體工商戶達245萬戶,同比增長18.7%,超1.2萬家零售門店關閉。
“當前全國僅23.7%個體工商戶完成基礎數字化轉型,全面數字化運營不足10%。”在他看來,國家雖大力推動數字經濟發展,但廣大中小微企業仍面臨“不會轉、轉不起”的困境。“企業需要的不是概念,而是低門檻、易用的工具。”
工具賦能:團體標準構建技術底座
《消費類數字化工具技術規範》發佈 供圖 中國商業股份制企業經濟聯合會
作為《消費類數字化工具技術規範》起草人之一,程俊參與制定的團體標準為行業提供了技術指南。該標準由華夏榮耀控股集團與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展研究中心共同起草,明確消費類數字化工具的技術要求與服務規範。
程俊以電子紅包工具為例解釋道:“它並非簡單促銷手段,而是基於AI智慧匹配、萬物互聯、實時數據與去中心化分賬四大特性,幫助商家將線下流量轉化為可持續的私域資産。”目前相關工具已覆蓋全國32個領域、50萬商家,下載量超4億。
江西實踐:數字化驅動非遺活化與産業融合
江西這片紅土地上的企業正在數字化轉型浪潮中率先破局,成為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實踐者。
程俊指出,通過應用標準化數字工具,贛企在效率提升與成本控制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部分企業客戶留存率提升30%,研發效率提升50%,而綜合運營成本下降15%。
更為深刻的是,數字化正在重新激活江西深厚的文化底蘊。以廬山海廬茶博園為例,這個擁有十八年曆史的企業通過“茶膳預包裝”成功打通了非遺産業化的閉環,將傳統的制茶技藝與現代食品加工技術完美結合。其創新的“一分茶園認領計劃”更是在數字平臺的支持下,成功串聯起非遺體驗、産品定制與文化傳播的多維消費場景。
這種創新不僅體現在傳統企業轉型上,更在代際傳承中綻放異彩。廬山海廬茶博園子品牌“廬囍”茶飲借助AI數據定制技術,將父輩的非遺基因轉化為“Z世代”喜愛的茶飲産品。此外,他們正在籌劃的“茶田露營派對”,正是數字化時代下傳統文化與潮流生活方式融合的生動寫照。
行業共識:政策與市場雙輪驅動
程俊的數字化工具賦能觀點在大會上引發了強烈共鳴,與眾多領導和專家形成了戰略呼應。
全球服務貿易聯盟理事長姜增偉在發言中提出“技術驅動全球零售共生”的重要判斷,他強調AI演算法、區塊鏈溯源等技術的深度應用將重構全球零售格局,企業必須加大技術投入力度,實現全鏈路數據互通與柔性生産。
商務部原副司長吳國華則從消費體驗角度指出,擺脫商品同質化困境的關鍵在於構建沉浸式、社交化的購物場景,這需要數字化工具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
江西省商務廳二級巡視員王宏光的發言更加凸顯了地方實踐的特色,他表示江西正在全力優化營商環境,為零售企業提供從認證到行銷的全鏈條數字化解決方案。
這些觀點相互印證,共同勾勒出政策與市場雙輪驅動的清晰路徑。多位嘉賓都提到,數字化轉型不是單一企業的孤立行為,而是需要政府、企業、平臺多方協同的系統工程,只有形成良性互動的生態體系,才能真正實現零售業的高品質發展。
未來展望:數字化需回歸人本邏輯
儘管技術迭代加速,程俊強調“工具是手段而非目的”:“真正的數字化轉型必須回歸人本邏輯——讓消費者獲益、讓經營者減負、讓文化傳承增值。”
他以江西非遺茶企為例説到:“AI數據庫量化了茶風味,但核心是讓年輕人通過‘茶田露營’、定制茶飲走近傳統文化。數字化工具要讓傳統産業‘輕裝上陣’擁抱新消費。”(文 汪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