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誦千年”訪修水 解碼黃庭堅與陳門五傑文脈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5-09-26 14:28:23

  為深入弘揚長江文化,挖掘九江千年文脈的時代價值,9月25日,由江西省委網信辦指導、九江市委網信辦主辦、修水縣與廬山市網信中心協辦的“書誦千年”網絡主題宣傳活動,迎來核心採訪行程。來自央媒、省媒的記者及省內外知名網絡名人組成的採訪團,先後走進修水縣黃庭堅紀念館、“華夏進士第一村”雙井村黃庭堅故里與陳門五傑故里,在青磚黛瓦與碑刻詩文中,探尋贛北文化的深厚底蘊,為長江文化傳播注入鮮活素材。

“書誦千年”訪修水 解碼黃庭堅與陳門五傑文脈_fororder_“書誦千年” 訪修水 解碼黃庭堅與陳門五傑文脈(1)23

採訪團在黃庭堅紀念館前合影  供圖 九江市委網信辦

  當天上午,採訪團首站抵達黃庭堅紀念館。這座坐落于修水縣城南山崖的文化地標,不僅是江西省十大名人紀念館之一,更兼具國家3A級旅遊景區、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多重身份,其館名由已故全國政協原副主席、著名書法家趙樸初先生題寫,自帶文化分量。

  作為黃庭堅少年時讀書遊憩之地,南山崖素有“七百里修江第一山”的美譽,館區45.29畝的範圍內,東、西門樓莊嚴肅穆,大型黃庭堅全身塑像神情儒雅,溪山自在樓、山谷祠、九曲廻廊等倣古建築錯落有致,與石門、藏龍洞、荔枝崖等自然名跡相映成趣。

“書誦千年”訪修水 解碼黃庭堅與陳門五傑文脈_fororder_“書誦千年” 訪修水 解碼黃庭堅與陳門五傑文脈(1)494

黃庭堅書法館 供圖 九江市委網信辦

  館內陳列尤為豐富,書法碑刻、詩詞碑刻系統展現著“宋四家”之一的書法造詣;黃庭堅生平史跡陳列,串聯起他的文人風骨與人生軌跡;3件一級文物、12件二級文物、65件三級文物靜靜陳列,每一件都承載著千年的文化記憶,讓採訪團成員沉浸式感受著黃庭堅的文學與藝術魅力。

“書誦千年”訪修水 解碼黃庭堅與陳門五傑文脈_fororder_“書誦千年” 訪修水 解碼黃庭堅與陳門五傑文脈(1)638

黃庭堅故里 供圖 九江市委網信辦

  離開紀念館,採訪團一行前往8公里外的修水雙井村黃庭堅故里。作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這裡因“華夏進士第一村”的名號聞名遐邇——宋朝時期,僅雙井黃氏一族就走出48名進士,其中4人官至尚書,這樣的科舉盛況不僅在宋代罕見,縱觀中國歷史也堪稱傳奇。

“書誦千年”訪修水 解碼黃庭堅與陳門五傑文脈_fororder_“書誦千年” 訪修水 解碼黃庭堅與陳門五傑文脈(1)1034

陳門五傑故里 供圖 九江市委網信辦

  走進故里,山谷陵園(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高峰書院、進士墓群、雙井、仙人垂釣臺等20余處文化遺址遺跡,訴説著這裡的人文璀璨;明月灣的碧波、筆架山的青翠,又勾勒出秀美的自然畫卷。

  更令人稱道的是,這裡盛産的“雙井綠茶”早在北宋時就譽滿汴京,沖泡時茶葉片片豎立,入口沁人心脾,宋代黃庭堅、蘇東坡、歐陽修等文豪曾紛紛賦詩讚美,當代郭沫若亦留下“芙蓉園裏産新茶,九嶷香風阜萬家;肯讓湖洲誇紫筍,願同雙井鬥紅紗”的詩句。採訪團成員在品味茶香、欣賞山水間,深刻體會到這裡“人文底蘊與自然風光共生”的獨特氣質,也讀懂了“十里秀水,鐘靈毓秀”的真正內涵。

  當日下午,採訪團的文化探尋之旅來到陳門五傑故里。作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21年新晉的國家4A級旅遊景區,這裡總體規劃面積約209公頃,通過陳寶箴、陳三立故居修繕布展,四覺草堂、義學裏恢復重建,以及陳公祠、官道、三合水等自然歷史風貌的復原,完整呈現了“陳氏一門三代五傑”的傳奇故事。

  採訪團在故居與展陳中,循著陳氏家族的文脈傳承軌跡,感受著一門五傑“以文化立世、以家國為懷”的精神品格,也為九江文脈中“世代相傳的治學精神”找到了生動注腳。

  此次修水之行,是“書誦千年”網絡主題宣傳活動的重要篇章。採訪團通過實地探訪三大文化點位,不僅用鏡頭與文字記錄下黃庭堅詩詞書法的藝術魅力、雙井村“進士文化”的傳承活力、陳門五傑“家國情懷”的精神內核,更將九江地域文化與長江文化緊密聯結——從宋代文人的風雅,到近代先賢的擔當,再到當代文化的活化,修水的文化脈絡正是長江文化“源遠流長、生生不息”的微觀縮影。採訪團成員們表示,要通過文字、短視頻、圖文、海報等多元形式,在各大新媒體平臺傳播,讓更多人讀懂九江文脈的厚度,也為推動長江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提供“九江樣本”,讓千年文脈在新時代煥發出更強勁的生命力。(文 曉嘉)

編輯:汪婕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