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湖口:主播話非遺 老手藝“活”出新風尚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5-10-07 15:42:52

  10月5日,江西省九江市湖口縣流泗鎮江山村的“鄱湖飯桌微課堂”上,以“打卡江西非遺,解鎖社科新知”為主題的江西社科普及宣傳周宣講活動熱鬧開講。250余位幹群圍坐傾聽,網絡主播們將湖口草龍、青陽腔、粑俗等國家級、省級非遺故事娓娓道來,勾勒出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的鮮活模樣。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圖片10

宣講活動現場 供圖 湖口縣融媒體中心

  值此社會科學普及宣傳周,志願者們為群眾送去一把把科普小扇,送來秋日清涼,推動社科知識入心入腦。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圖片11

網絡主播為群眾送上科普小扇 供圖 湖口縣融媒體中心

  國家級非遺湖口草龍,始於隋唐,28米長龍身需8萬根稻草,12道工序裏龍頭誤差不超1公分。傳承人喻芳澤改龍鱗、修龍脊,讓草龍從農家院“舞”上央視,還亮相國際舞臺。

  省級非遺湖口粑俗,從新石器時代陶臼到如今花樣米粑,串聯起節慶民俗。傳承人吳春花推新創變,讓這道老味道成了“網紅”。

  “非遺不是老物件,是活基因。”主播一句話點透。如今湖口,青陽腔進校園成“必修課”,豆豉、糟魚借電商走俏,非遺傳承撞上經濟發展,成了文化自信的鮮活注腳。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圖片12

湖口草龍 供圖 湖口縣融媒體中心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圖片13

湖口炒米粑 供圖 湖口縣融媒體中心

  宣講中,主播細數非遺新變:草龍添了新舞姿,米粑變出多樣味,老手藝接了時代氣。主播號召鄉親共護瑰寶,讓非遺在創新里傳下去。

  “這場‘微課堂’,讓村民看懂了身邊的非遺,更點燃了傳承熱。”湖口縣社科聯工作人員興奮地説,“主播話裏的老手藝,正借著新法子,在湖口大地上‘活’得愈發精神。”

  據悉,湖口縣非遺資源豐富,現有64個非遺項目,其中國家級2項、省級4項。(文 楊帆 李雯傑 陳良)

編輯:張震寰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