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遼寧頻道消息:“希望朝陽縣的農産品能走進千家萬戶,提高當地村民收入。”朝陽縣羊山鎮黨委第一副書記杜春雷説。11月11日,由遼寧省委網信辦組織的“走進我們的小康生活”採訪團一行驅車前往朝陽市朝陽縣,了解當地扶貧情況。
遼寧交投展示櫃展示朝陽特産 攝影 周青傑
在遼寧省淩海服務區,採訪團跟隨杜春雷參觀了服務區內的“遼寧交投扶貧展櫃”。朝陽小米、東北蜂蜜、黃金米、蕎麥香米等朝陽縣農産品物美價廉,廣受消費者青睞。
近年來,針對貧困現狀,朝陽縣重視多元産業、扶貧全覆蓋、政策兜底、扶貧保基本,實現了“精準、可靠、托底、持續”的脫貧成果。
朝陽縣羊山鎮魯王杖子村村民飼養的肉牛 攝影 周青傑
在朝陽縣羊山鎮魯王杖子村,一排排大型牛舍呈現在眼前。“我們的牛場肉牛存欄最多曾達到227頭,目前,已經出欄肉牛兩批66頭,實現銷售額約130萬元,為貧困戶分紅27萬元,為村集體分紅3萬元。”朝陽縣羊山鎮魯王杖子村黨支部第一書記薛釗介紹。
薛釗稱,兩年來通過爭取社會幫扶、扶貧資金入股、社會眾籌和認養、村民入股等方式,村裏籌集到資金562萬元,建成佔地近30畝、 建築面積3000多平方米的生態養牛場。通過入股分紅、長短期用工、代養扶貧牛等形式,全村約40戶貧困戶實現人均約1000元/年的穩定增收。
同魯王杖子村一樣,朝陽縣羊山鎮徐杖子村在黨支部第一書記王聰的帶領下,結合當地實際,充分利用優勢資源,大力發展香菇産業,壯大村集體經濟、增加農民收入。
朝陽縣羊山鎮徐杖子村香菇産業基地 攝影 周青傑
“村集體經濟收入實現了從無到有的突破。”王聰説,村裏2020年産香菇8萬斤,銷售幹制香菇禮盒600箱,總産值23萬元,增加村集體純收入3.5萬元,為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物分紅近萬元。
王聰介紹,今年秋冬季將再建設30棟以上標準冷棚,目前正在施工,明年春季投産。項目全部建成投産後,預計將為村集體增加收入20萬元,帶動30戶貧困戶穩定脫貧。村裏還將建設香菇烘乾車間,並自製香菇菌棒生産線,進一步推進種植規模化、管理規範化、産銷一體化,不斷把富民産業做大做強。
朝陽縣羊山鎮西山村黨支部第一書記李洪堯,被村民親切地稱為“富硒書記”。
為了讓貧困村徹底改變面貌,兩年來李洪堯驅車逾10萬公里,一直奔波在跑項目、爭資金、引技術、促合作、求幫扶的路上。2019年,村裏精心培育的生態富硒小米,經過權威檢測機構檢驗,109項農殘指數全部為零,達到CNAS國際互認出口標準,在朝陽(北京)農産品展銷會上榮獲“金獎”,扶貧産品成功進入北京市場。
2019年,西山村成功脫貧摘帽,中央電視臺CCTV農業農村頻道對他們的扶貧産品生態富硒小米進行了宣傳和推廣。遼寧省人民政府農産品現代流通體系領導小組授予西山村股份合作社“示範企業”和“示範基地”兩項榮譽稱號。(文 周青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