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博物館推出清代“海上絲綢之路”主題展
來源:遼寧日報  |  2021-01-13 09:37:42

  原標題:遼博推出清代“海上絲綢之路”主題展 243件展品再現中國製造歷史圖景

遼寧省博物館推出清代“海上絲綢之路”主題展_fororder_84a05fcd-26f2-4473-863c-6b63cef42f01

“物映東西——18-19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上的中國製造”展覽現場

遼寧省博物館推出清代“海上絲綢之路”主題展

混合骨雙面繪港口人物紋折扇

遼寧省博物館推出清代“海上絲綢之路”主題展

油畫《廣州十三行風景》

遼寧省博物館推出清代“海上絲綢之路”主題展

象牙雕庭院人物紋信插

  “物映東西——18-19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上的中國製造”展覽正在遼寧省博物館舉辦。展覽以可讀性的敘事語言,展現清代“海上絲綢之路”的盛況及東西方文化交流的社會景象,見證了中國製造的歷史過往。

  243件展品講述“海上絲綢之路”故事

  此次展覽由倫敦大學學院應用考古學中心與遼寧省文化演藝集團(遼寧省公共文化服務中心)共同主辦,由遼寧省博物館策劃承辦,並得到了中國文物交流中心、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上海中國航海博物館、遼寧省圖書館和國際博物館展覽研究基地等境內外多家機構的大力支持。展覽集結了這些境內外機構的243件展品,品類多樣、工藝精湛。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中國大百科全書》這樣解釋“絲綢之路”:“中國古代經中亞通往南亞、西亞以及歐洲、北非的陸上貿易通道。因大量中國絲和絲織品多經此路西運,故稱絲綢之路,簡稱絲路。”19世紀德國學者在《中國親程旅行記》中,描寫了中國經西域到希臘、羅馬的交通路線,首次使用了“絲綢之路”,並在一張地圖中提到了“海上絲綢之路”。其後,法國漢學家沙畹在作品中提到:“絲路有陸、海二道,北道出康居,南道為通印度諸港之海道。”由此有“海上絲綢之路”之稱謂。與陸上“絲綢之路”一樣,“海上絲綢之路”也是中外貿易通道。遼寧省博物館館長王筱雯説,此次展覽以“隔海相望——中國外銷藝術品的源與流”“璀璨中國造——海絲路上的東方奢侈品”“風情匯東西——中國外銷藝術品上的華風歐韻來樣定制”“圖像之外——中國外銷工藝品中的生活圖景”四個單元,講述“海上絲綢之路”故事。

  呈現出“海上絲綢之路”的經濟繁榮、社會進步與文明

  此次展出的油畫《廣州十三行風景》和“混合骨雙面繪港口人物紋折扇”“廣彩花鳥紋瓷碟”“銀錘揲庭院人物紋長方盒”“象牙雕庭院人物紋信插”“黑漆描金人物紋茶葉盒”等展品呈現出“海上絲綢之路”的經濟繁榮和社會進步。比如《廣州十三行風景》描繪的是廣州十三行商館附近的景色,商館門前的旗幟代表了當時駐居商人的國籍。“混合骨雙面繪港口人物紋折扇”此扇扇骨由銀、檀香、象牙、玳瑁、硨磲等名貴材質組成,扇面三處開光彩繪港口風景圖。19世紀港口風景繪畫出現後,港口題材不斷出現在外銷藝術品上,尤以折扇居多。此扇應為一把樣板扇,用於向前來訂貨的買家展示各種扇骨樣板以供其選擇。

  “廣彩花鳥紋瓷碟”上的“散花雀”是批量生産的廣彩瓷器的主要花式,特徵是滿飾各式各樣的嶺南瓜果和花鳥蝴蝶,是廣彩瓷傳統構圖的主要樣式。此碟構圖豐滿、繁而不亂。“銀錘揲庭院人物紋長方盒”則以八仙人物圖案裝飾,銀錘揲八仙及亭臺樓閣圖案,中間為一雙層亭子,整體工藝十分考究。“黑漆描金人物紋茶葉盒”整器造型獨特,工藝精巧。木胎,帶蓋,八角長方形,底承中獸足,通體髹黑漆描金。蓋面及盒身繪庭院人物、花鳥等紋飾。盒內置一對錫制茶葉罐,雙層蓋,罐面及外蓋鏨刻花卉紋。

  “象牙雕庭院人物紋信插”同樣令人關注,此展品是典型的西式用品,採用壁挂式,上部留孔便於懸挂。橫格傾斜呈階梯狀,中空處用於放置信件。器身滿雕亭臺、漁舟往來和市井生活等不同主題的中國庭院人物紋飾,並裝飾西方洛可可風格花卉紋樣。信插整體的視覺構圖是西方式的,但圖像內容卻是中國式的,這是外銷藝術品中十分常見的“混搭”風格,再現了西方社會對東方生活的美好想像。

  專家認為,世界海運史就是一部國家文明的碰撞與交流史。在海運發展史中,中國扮演著不可或缺的大國角色,在“海上絲綢之路”的商品貿易中,我國與沿線各國互通有無,不僅增進了國與國之間的友好交流,而且還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商品的流通,極大促進了我國古代的經濟繁榮、社會進步與文明。(文 楊 競)

編輯:楊海峰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