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瀋陽生態保護與項目建設同步推進 今年以來,1269個重點項目完成環評審批
為高質高效推進項目建設,助推企業復工復産,今年以來,瀋陽市以減污降碳、協同治理為總抓手,在著力改善生態環境品質的同時,優化營商環境,深化環評審批“放管服”改革,採取十大服務措施開展包保服務,全力保障重要方案、重大工程落實落地。截至目前,瀋陽市1497個重點項目中有1269個完成環評審批,完成率達84.8%。
瀋陽市在2021年的重點項目清單確定後,立即成立環評包保服務工作領導小組,明確任務分工,逐一梳理項目情況,出臺工作方案,採取先批後審、即來即辦、無須跑審批、專員包保、堵點督辦、無休辦理、應急諮詢、前期介入、容缺服務和總量代辦十大服務措施,圍繞重點項目開展“保姆式”包保服務,全流程督促、指導、協調和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協調解決堵點、難點問題,直至項目獲得環評審批。
據了解,瀋陽市對列入重點項目清單的編制環境影響報告表類建設項目,在環境風險可控的前提下,一律提供“先批後審”政策服務;對於“即來即辦”服務清單中的建設項目,生態環境部門在收到建設單位簽署的告知承諾書及環評報告表等要件後,將不經評估、審查,直接作出審批決定,並同步做好實質性審查;需要技術評估的項目,在不直接影響分析、預測和制約項目選址可行性判斷的前提下,提供容缺技術評估服務。環評編制與技術評估同步、先評後補。
創新、高效、務實的環評審批服務舉措快速推動了項目建設,但項目開復工決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瀋陽市聚焦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重點、難點,實施“百日攻堅”行動,確定6項工作目標和33項重點任務,全力“提升氣、鞏固水、治理土、防風險”,力爭前4個月PM2.5累計濃度低於57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12.3%以上;15個國考斷面和5個省考斷面達到考核標準要求;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90%以上。
為此,瀋陽市以PM2.5和臭氧的協同控制為主線,採用雙重“巡查交辦、復查督辦、延時重訪、考核問責”模式,進一步精準分析、科學調度、多元化溯源。建立加密預警監測制度,實行水環境日常周監測、考核監測前日監測、考核監測期間同步監測。督促污染地塊責任主體履行職責,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及風險管控或治理修復,確保污染地塊安全利用。同時,強化生態環境執法,通過移動執法系統開展現場執法,實行進出廠打卡和《現場檢查通知書》等制度,進一步規範執法行為,推進“雙隨機”檢查結果在執法系統中自動生成匯總。(文 陶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