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好鄰居”上線,瀋陽這個“媽媽團”專接別人家孩子
來源:瀋陽晚報  |  2021-04-17 19:32:43

  原標題:上樓勸架領回一件“差事” 她帶頭一做就是11年 這支“四點半媽媽團”專為分身乏術的家長分憂

  孩子放學了,家長沒下班,又沒有親屬能幫忙,往往只好將孩子放到託管班。可在沈河區萬蓮街道清泉社區,有一個“四點半媽媽團”,專門幫助這樣的家庭接孩子放學。4月15日,瀋陽晚報、沈報全媒體記者了解到,如今,這個愛心團隊已經發展到近50人,除了六七十歲的老人,也有愛心家長加入其中。

  組建“媽媽團”緣起一次勸架

  今年70歲的高桂華,是“四點半媽媽團”的發起者。每天16時多,她就準時從家中出發。“我每天幫兩位鄰居接孩子,都在泉園二校。”高桂華説,其中一個孩子被她喚作“二寶”,其哥哥“大寶”是她第一個接放學的孩子,如今已經是大學生了。

  説起為啥接孩子放學,還得從一次勸架開始。2010年,正在家中休息的高桂華,聽到樓上激烈的爭吵聲。“有什麼事好好説,這麼吵別嚇著孩子。”熱心腸的高桂華登門勸起了架。原來,小兩口平時工作都很忙,因為無法按時接孩子放學發生了爭吵。這樣的爭吵已經發生不止一次,問題卻始終沒有解決。

  “這麼地吧,我現在退休了,也沒什麼事。你們要是信得過,以後孩子我負責接。”高桂華脫口而出,小兩口當時都冷靜下來,一個勁兒地説:“太添麻煩了。” 第二天起,高桂華就開始接“大寶”放學,一老一小的身影也成了一道別致的風景。

  隊伍從4個人發展到近50人

  考慮像這樣的家庭還有不少,高桂華乾脆找到社區幹部説出想法:“我想組建個愛心媽媽團,專門幫這樣的家庭接孩子放學。”高桂華率先發展了3位老鄰居加入團隊。清泉社區也充分整合利用轄區資源,招募居民中的在職黨員、退休教師、周邊學校的志願者及學生家長加入團隊,如今這個愛心團隊已經發展到近50人。

  清泉社區潘穎介紹,愛心團隊成立之初,大家以單元樓為單位走家串戶地做宣傳,現在社區早已開通了手機群,家長們只要通過手機在群內進行預約即可。目前,社區共有10多個孩子需要接放學,均來自育鵬小學和泉園二校。除了高桂華負責倆孩子外,其他孩子都是一對一被接回到社區。在社區裏,孩子們會集中在一起看書或寫作業,也會有志願者陪伴或輔導作業,直到最後一個孩子被家長接走。多年來,大家風雨不誤,成為孩子們口中最可愛的大朋友。

  社區第二課堂助力孩子學習

  2015年以來,清泉社區充分利用轄區資源,整合自有志願者力量,並引進硬筆書法家協會、住友圍棋等社會組織,將“四點半媽媽團”打造成為一個校外的第二課堂。

  潘穎介紹,“四點半媽媽團”不再局限于單純地接孩子、管孩子,而是要給孩子們營造溫馨的成長環境,豐富孩子們的課外生活。為此,社區組織青年志願者開展課後輔導,並利用課餘時間穿插開展書法、美術、文學、圍棋、心理健康教育等培訓講座以及各類集體活動;組織孩子們參觀社區微型消防站,讓他們利用模擬系統學習使用滅火器,提高他們的消防安全及逃生常識。清泉社區二樓的“愛心媽媽圖書室”也成了孩子們放學後的學習活動場所。其間,泉園市場一位居民會依照孩子們的口味提供送餐服務,只要5元錢就可以吃飽吃好,孩子們不用再餓著肚子等家長來接。

  鄰裡關係融洽堪比一家

  “有了社區志願者,解決了我們雙職工家長的燃眉之急,給我們帶來了很多便利,孩子放學有人接,我們也能安心地工作。”童童的家長説出了自己的心聲。

  為了表達感激,很多家長張羅請“媽媽團”成員一起吃飯,有人私下還送上了紅包,但都被拒絕了。“我們社區的鄰裡關係特別好,我們歲數大的體諒年輕人的不容易,能幫點就幫點,不用客氣。”高桂華説,如今,自己再見到“大寶”,就像看到自家孩子一樣,“大寶”有時候還調皮地叫她“高姨”。“我説不許這麼叫,他説要讓我年輕。”高桂華笑著説。(瀋陽晚報記者 劉宏偉)

編輯:黃非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