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最美勞動者】“90後”鉗工高級技師張文良:精益創新 為國造幣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1-05-01 13:59:54

  國際在線遼寧頻道消息:不怕出錯,怕的是不去嘗試。瀋陽造幣有限公司造幣一部維修鉗工、機修班班長張文良,用對技術精益求精的追求,書寫著“90後”的奮鬥青春。 

(五一勞動者稿件 統一簽發)瀋陽“90後”張文良:精益創新 為國造幣_fororder_張文良1

瀋陽造幣有限公司造幣一部維修鉗工、機修班班長張文良 攝影 宋軍

  投身印製 勇挑重擔

  張文良,男,滿族,1991年10月生人,中共黨員,瀋陽造幣有限公司造幣一部維修鉗工、機修班班長,中國印鈔造幣行業高級技師,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第十二屆全國青聯委員、第十三屆全國青聯常委、遼寧省第十一屆青聯技能人才界別副主任、瀋陽市第十四屆青聯委員。

       2013年,張文良入職瀋陽造幣有限公司,成為一名維修鉗工。在繁重的生産維修保障工作中,張文良思考得多、想得遠,始終不輟學習,潛心鑽研。

  2017年,生肖幣包裝方式發生重大變化,由原來每卷40枚調整為20枚,生産設備需要作出重大調整。但設備製造商需要3個多月的改造週期和每台十幾萬元的改造費用,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決定自主改造。張文良擔綱造幣二部項目改造技術負責人,帶領項目組成員在“十一”假期,通過百餘次嘗試改造成功,完美滿足了所有工藝品質要求,為生産贏得了主動。

  泰山幣是普通紀念幣向異形幣發展的一次重要嘗試和重大突破,原圓形紀念幣生産設備均要改造為適應圓角方形産品的設備。張文良迎難而上,擔負起原泰山幣裝筒機改造項目,他每天守在裝桶機臺13小時以上,通過不斷地完善、調試,終於滿足泰山幣生産需要,企業迅速投入生産。

  大膽創新 不斷突破

(五一勞動者稿件 統一簽發)瀋陽“90後”張文良:精益創新 為國造幣_fororder_張文良2

張文良在瀋陽造幣博物館參觀老設備 攝影 宋軍

  2020年9月,張文良接到代表遼寧省參加全國首屆職業技能大賽裝備鉗工比賽的通知,曾一起比賽的朋友都勸他:“別參加了,拿過全國第一夠用了,萬一比砸了多丟臉。”可張文良覺得:“參加全國大賽是很好的學習鍛鍊機會,我們還年輕,不想那麼多,幹就完了。”

  於是,張文良開始了每天訓練到淩晨甚至次日2時、3時的日子。然而,訓練並不是一帆風順的,比賽中銼削是他的強項,可比賽要裝調的設備他以前卻從來沒有接觸過,幾經週折,在臨近比賽一週前找到了相似度只接近百分之七十的設備。

  最終,張文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首屆職業技能大賽裝配鉗工摘得銀獎。他展現的不僅是個人的技能,更是“中鈔工匠”精神。

  不忘初心 追求卓越

  “90後”張文良如今已是一名“老工匠”。他曾獲第八屆“振興杯”全國青年職業技能大賽工具鉗工冠軍,是“振興杯”歷史上最年輕的冠軍;獲第九屆“振興杯”全國青年職業技能大賽機械設備安裝工第三名;是202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首屆職業技能大賽裝配鉗工亞軍。

  他可以在超級技工電視大賽中,以最快的速度用鑽頭在生雞蛋上鑽孔,殼破而膜不破;他可以在職業技能大賽中,加工精度達到0.003毫米的零件,這相當於頭髮絲的二十分之一粗細。

  多年來,張文良參與研發試驗及生産了“和”字幣、改革開放40週年紀念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紀念幣等10余項國家重大題材紀念幣的生産任務;牽頭完成拆卷機設備自主研發、普通紀念幣包裝線的改造、泰山幣原有裝筒機改造等技術創新和改造10余項,解決維修技術難題60余項,設備改進100余項;自主設計及加工零件200余件,小改小革50余項,是“中鈔工匠”和青年複合型人才的卓越代表。

  張文良展現的不僅是一個懷有夢想、不懈奮鬥、有責任感的“90後”的面貌,更展現了所有努力拼搏、奮勇爭先、敢於創新的新時代基層共産黨員形象。(文 宋軍)

編輯:王巍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