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東風滿徵帆 振興啟新航
來源:遼寧日報  |  2021-05-19 10:11:31

  開欄的話 遼寧振興,黨中央殷切關懷,社會各界普遍關注。

  在“兩個大局”交織、“兩個百年”交匯的時空坐標係下,省內外怎麼看遼寧?遼寧的發展路徑如何?一個多月來,本報記者輾轉多地,深入採訪調研。從專家學者到黨政幹部,從企業高管到普通群眾,我們且聽且看,且行且思,觸摸振興的“脈動”,體會預期的價值。今起本報開闢“啟航新征程 掀開新一頁”專欄,推出系列報道,敬請關注。

  3月17日,一則電稿引發輿論場極大關注。

  這是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到遼寧調研的消息。全文不到800字,卻如石擊水,蕩起漣漪。澎湃、第一財經、21世紀經濟報道、思想潮、政知見等“大號”紛紛以強烈的新聞敏感推出重磅文章——《中央為何如此重視遼寧?》《佈局!國務院副總理赴東北,背後有何深意?》《遼寧振興開新篇!》。輿論場上的聚光燈,再度投向遼寧。

  時隔半月,4月1日,一場高端對話,在東北大學國際交流中心舉行。

  遲福林、常修澤、趙晉平等十余位著名經濟學家圍繞“振興新突破”這一話題,齊聚於此,充分討論。

  “原本計劃在線上進行,但許多專家堅持面對面研討。”中國東北振興研究院副院長李凱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説,“東北振興是熱點,遼寧是焦點!”

  劉鶴副總理的遼寧之行,代表著中央的關懷與囑託。

  “大家”們的遼寧之行,飽含著學界對振興的關注與信心。

  看似偶然的兩件事,背後卻是同一個時代大課題:當中國踏上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新征程,遼寧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也迎來極為關鍵的歷史節點!

  調研期間,劉鶴副總理指出:遼寧實現振興發展具備很多有利條件。

  座談會上,對遼寧“該怎麼看、將怎麼樣”,學界判斷高度一致:必須振興!必定振興!

  遼寧的“未來可期”,有著怎樣的“邏輯必然”?

  是大勢的必然。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優勢,有中國“兩大奇跡”的強勁帶動,遼寧一定會成為區域板塊中的重要支撐帶。

  是使命的必然。有維護國家“五大安全”的重任在肩,有中央支持的持續加碼、精準施策,遼寧一定會不負囑託。

  是現實的必然。有區位、産業、資源、科教、人才、基礎設施等方面稟賦要素支撐,遼寧一定會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發揮戰略支點、重要樞紐作用。

  是歷史的必然。有多年積累形成的堅實基礎,有4259萬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強烈願望,遼寧一定會重振雄風。

  東風浩蕩,潮涌遼沈。徵帆飽挂,破浪前行。

  重 托

  年初以來,關於東北、遼寧,來自北京的“信號”密集而強烈。

  2月19日,春節長假後上班第二天,國家發展改革委下發通知,正式建立東北振興省部聯席落實推進工作機制。

  3月8日,全國兩會期間,國家發展改革委秘書長趙辰昕在國新辦舉行的發佈會上透露:正加快研究制定東北振興“十四五”實施方案。

  3月16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在遼寧調研,提出“八要”要求,並強調要打好高品質發展翻身仗。

  “大動作的背後,是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之下更精準、更有效的大佈局、大思路、大舉措。”李凱認為,這彰顯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紮實推進既定部署、集中精力辦好自己事的深謀遠慮和戰略定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對東北、遼寧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念茲在茲、傾注心血,為搭建新時代振興新格局親自夯基築臺、立柱架梁。

  2013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兩次參加全國人大會議遼寧代表團審議,兩次到遼寧考察,兩次主持召開座談會,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

  總書記為我們找到了“病根”。

  ——東北地區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歸根結底仍然是體制機制問題,是産業結構、經濟結構問題。

  ——東北振興面臨著體制機制、經濟結構、開放合作、思想觀念等四個方面的突出短板。

  總書記為我們開出了“藥方”。

  ——著力完善體制機制,著力推進結構調整,著力鼓勵創新創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推進幹部作風轉變。

  ——從改革、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入手,做好六項重點工作。

  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一脈相承、一以貫之,為我們撥開了重重迷霧、指明瞭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強大動力。

  “東北振興是我國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區域重大戰略已逐漸成為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與此相比,東北地區發展相對滯後。加快東北振興進程,對於解決我國區域發展不平衡的矛盾有著重要影響。”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中國東北振興研究院院長遲福林指出,我們有理由相信,有總書記、黨中央的掌舵領航、堅強領導,高度重視、大力支持,曾創造過輝煌的遼寧,未來一定再次讓人刮目相看。

  薺花榆莢深村裏,亦道春風為我來。

  “中央為我們繪好了‘大寫意’,接下來需要每位遼寧人以實幹為筆、汗水為墨,勾勒一幅振興‘工筆畫’。作為貫徹落實體系的‘神經末梢’,我們雖只是一個極小單元,也要努力成為這畫卷上的一抹‘亮色’。”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水泉鎮黨委書記王德文説,身處基層,就是要把忠誠與擔當寫在田間地頭、寫進群眾心坎。

  使 命

  遼寧,不只是遼寧的遼寧,更是東北的遼寧、中國的遼寧。為一域爭光,是責任;為全局添彩,是使命。

  放眼東北。從體量上看,2020年,遼寧地區生産總值2.51萬億元,佔遼、吉、黑三省及內蒙古東四盟總和的46.7%。從區位上看,遼寧既沿海又沿邊,是東北唯一齣海口。

  “我們的‘老大哥’!”談及遼寧,吉林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丁曉燕、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東北亞研究所所長笪志剛一致認為,“東北振興,先看遼寧”。

  “‘老大哥’就要有‘老大哥’的樣子。”在吉林財經大學原校長宋冬林看來,傳統産業升級改造、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産業鏈高級化供應鏈現代化、科技與經濟融合、國企改革、民企發展、對外開放、區域經濟一體化等,這一大串的“東北問題”,都需要遼寧先破題。“無論著眼既有基礎,還是立足現實條件,這個複雜的方程式,遼寧解開了,對其他省區都具有極強的標誌性、示範性、帶動性,唯此,東北才有希望。”

  環視全國。“大工業+大農業”,是遼寧産業格局的主要特徵,維護國家國防安全、糧食安全、生態安全、能源安全、産業安全的戰略地位十分重要,關乎國家發展大局。

  “遼寧曾為新中國建設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作出了歷史性貢獻。至今,産業門類的完整性仍居全國領先水準。”遲福林判斷,在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過程中,對遼寧製造特別是服務型製造的需求會越來越大。

  “裝備製造是工業母機,石油是工業血液,冶金是工業基礎,這恰恰是遼寧的三大支柱産業。”宋冬林説,顯見,對於全國産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自主可控,遼寧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隨著國際局勢的風雲變幻,當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成為這個世界的時代標簽,作為全球經濟最有活力的地區——東北亞的重要性與日俱增。

  “遼寧地處東北亞核心地帶,加之與東北亞國家地區深厚的歷史淵源,其戰略地位也會進一步凸現、進一步強化,成為一個很大的支撐點。”長期研究區域經濟和東北振興的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教授常修澤建議,遼寧應因勢而動,從“大歷史觀”“大格局觀”“大角色觀”著眼,全力打造我國對外開放新前沿。

  使命之中,蘊含機遇、呼喚作為;變局之下,亦是破局之際、佈局之時。對遼寧而言,這是“大考驗”,更是“大窗口”。

  擔 當

  “新時代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要有新突破”,這是中央為遼寧確立的新目標,是一場必須得打好、一定要全勝的攻堅戰!

  路怎麼走?省委擲地有聲:千條萬條第一條,從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託中找答案、尋辦法。

  學得徹底,才會用得純熟。省委帶領廣大黨員幹部,對總書記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不斷再學習、再領悟。

  聚焦實際,才能落得精準。省委號召各地區各部門負責同志走進一線、親測“水位”。

  站位宏觀審視微觀,透過微觀把握宏觀。振興之策逐漸形成,愈發清晰。

  改良“土壤”是根本。

  “鹽鹼地長不出好苞米”。對市場主體來説,營商環境是其能否活下去、壯起來的決定性因素。

  回憶起去年9月28日召開的省委常委會(擴大)會議,一位省委委員至今仍十分激動,“會上,省委首次提出營商環境是事關遼寧發展全局的戰略問題,首次系統闡釋‘辦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競爭力強、生態宜居’四句話。當時,大家都非常興奮,掌聲持久而熱烈。”

  “客觀地講,優化營商環境,遼寧省一直在努力,但也一直沒有根本解決、徹底改觀。去年以來,認識上,省委前所未有地將其從戰術層面上升到戰略高度,成為決定發展全局的‘牛鼻子’工程;方法上,既有涵蓋‘政務、政策、法治、生活、文化’的全面性,又有讓人‘可感、可知、可行’的針對性。”這位省委委員説,這是引起大家強烈共鳴的根本原因。

  “營商環境決定著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關係著投資經營主體的積極性和活躍度、資源要素的流動性與聚集度。”對於遼寧的做法,國家發改委原副秘書長范恒山形象地比喻,“叼著了線頭兒,也就抽開了線球兒。”

  優化佈局是核心。

  遼寧“家底”不薄,關鍵在於怎麼看待、如何配置。

  傳統産業比重大,是短板更是優勢。省委這樣分析:厚重的工業基礎,可為數字産業化、産業數字化提供豐裕場景和不竭資源,是遼寧省最大的“本錢”。於是,以“數字遼寧,智造強省”為目標,以“走創新路、吃創新飯”為手段,以改造升級“老字號”、深度開發“原字號”、培育壯大“新字號”為主要內容的“三篇大文章”,已然起筆。

  瀋陽和大連,經濟總量撐起全省“半壁江山”,這並非不平衡的“果”,而是協調發展的“因”。“沈大強,遼寧興”。省委行棋落子,於是,以沈大“雙核”為牽引的“一圈一帶兩區”區域發展新格局,正在搭建。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張佔斌認為:“疫情衝擊,帶來全球産業深刻調整,遼寧要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加快完成新一輪生産力大佈局。抓住這個契機,就會贏得未來。”

  善於“播種”是關鍵。

  沒有好把式,難得好收成。振興征程,需要衝鋒陷陣的“闖將”、攻堅克難的“猛將”、善作善成的“幹將”。

  什麼是好幹部?省委導向鮮明:以幹成事論英雄、以解決實際問題論能力、以高品質發展項目和高水準制度創新成果論業績。省委要求具體:是否敢於鬥爭,直面矛盾;是否真抓落實,縮短“説了”和“做了”,“發文了”和“落實了”,“開會研究了”和“問題解決了”,“任務分解了”和“工作完成了”之間的距離。

  據此,遼寧調整“指揮棒”、校準“風向標”,《關於激勵幹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的實施意見》《突出高品質發展工作實績考核方案》等文件相繼出臺,一套既看發展又看基礎、既看顯績又看潛績的科學評價體系不斷完善。

  這些,無不是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東北、遼寧振興發展重要指示精神的具體化、項目化,無不是錨定著“高品質”、貫徹著“新理念”。

  這些,也已成為遼寧“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的主思路、大任務。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城市治理研究院執行院長沈體雁評價:這一規劃,充分體現了國家使命、責任擔當、遼寧特色。

  既有“綱與目”,又有“船和橋”。遼寧,藍圖繪就,號角響起,再度出發。

  今朝奮蹄耕沃野,他日滿眼風景來。(遼寧記者 劉立綱)

編輯:王巍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