曬出亮眼成績單 遼寧2020年地區生産總值是1952年的188倍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1-06-01 19:30:11

  國際在線遼寧頻道消息(黃非):2020年遼寧地區生産總值2.51萬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是1952年的188倍;人均國內生産總值5.88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是1952年的85倍;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655.5億元,是1952年的804倍;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40376元和17450元,分別是1978年的111倍和94倍。

  6月1日,遼寧省委舉行“遼寧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主題系列新聞發佈會”,介紹在黨的領導下,遼寧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重大成就。

慶祝建黨百年 | 遼寧曬出亮眼成績單 2020年地區生産總值是1952年188倍_fororder_圖片1

新聞發佈會現場 攝影 黃非

  堅持以優化營商環境為基礎全面深化改革

  近五年,遼寧新增各類市場主體近300萬戶;制定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省屬企業混改面達到61%,剝離國有企業辦社會職能和解決國有企業歷史遺留問題全面完成。

  遼寧著力打造對外開放新前沿,推動更高水準對外開放,遼寧自貿試驗區123項試點任務已全部落地,“一帶一路”綜合試驗區加快建設,大連夏季達沃斯論壇、全球工業互聯網大會、遼寧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等重大開放合作平臺影響力不斷擴大。

  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品質發展道路

  遼寧高度重視單位國內生産總值能耗和排放,嚴把項目準入關,堅決遏制上高耗能高排放項目的衝動;積極培育壯大綠色産業,把綠色低碳的要求全面體現到一、二、三産業發展中,具體落實到科研選題、産業發展、招商引資工作中,為經濟轉型升級增添“綠色動力”。

  此外,遼寧堅持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高品質發展的戰略支撐,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重大平臺建設取得新突破。

  遼寧省現有國家重點實驗室14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2個;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國家醫學檢驗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等代表了國內相關領域科研最高水準;一批以龍頭企業為盟主的實質性産學研聯盟成立;國産首艘航母、跨音速風洞主壓縮機等一批大國重器在遼寧問世。

  推進數字遼寧、智造強省建設

  遼寧充分發揮産業數字化的場景資源優勢和數字産業化的數據資源優勢,紮實做好結構調整“三篇大文章”,以工業振興帶動遼寧振興。

  在改造升級“老字號”方面,遼寧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為裝備製造等産業賦能增效。

  在深度開發“原字號”方面,遼寧對冶金、石化等産業鏈補鏈、延鏈、強鏈,改變“煉”有餘而“化”不足、“粗化工”有餘而“精細化工”不足、原材料有餘而增值鏈不足的狀況。

  在培育壯大“新字號”方面,遼寧強力推進戰略性新興産業、高技術製造業和高技術服務業發展,加快數字政府、數字社會建設,並大力引育科技型企業,高新技術企業達到6900余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突破10000家。

  構建“一圈一帶兩區”區域發展新格局

  遼寧充分發揮瀋陽、大連“雙核”的牽引作用,區域發展的整體性、系統性、協同性不斷增強。

  目前,瀋陽現代化都市圈産業、交通、社會保障等一體化發展機制不斷完善,基本形成1小時經濟圈。遼寧沿海經濟帶開發開放不斷深化,2020年地區生産總值佔全省的48.9%。遼西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先導區建設開局良好。遼東綠色經濟區建設穩步推進,一批綠色産業集聚區和全域旅遊示範區加快建設。

  同時,遼寧資源型城市轉型取得新進展,撫順西露天礦綜合治理啟動實施,阜新露天礦治理和綜合利用初見成效。

  此外,遼寧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實施,糧食生産連年豐收,五年間糧食産量年均達到460億斤以上。

  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十三五”期間,遼寧財政支出的74.8%用於民生領域,城鎮累計新增就業228.4萬人,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別增長5.3%和7.7%。

  在教育領域,遼寧是全國率先進入高等教育大眾化的省份之一,每10萬人中就有1.8萬多人具有大學文化程度,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1年,均位居全國前列。

  在養老領域,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實現省級統籌,離退休人員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實現十六連漲。人均預期壽命達79歲,居民主要健康指標居全國領先水準。

  同時,遼寧全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建立瀋陽、大連、錦州3個區域集中救治中心,派出11批2054名醫療隊員、142名幹警馳援湖北,快速撲滅大連、瀋陽、營口等地突發疫情。

  此外,遼寧完善了鄉村振興項目和各類工商資本下鄉項目與農民利益聯結機制,不斷提高農民收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紮實推進藍天、碧水、青山、凈土和農村環保五大工程。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遼寧振興迎來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機遇。接下來,遼寧省將奮力開創遼寧振興發展新局面,重振遼寧雄風、再創遼寧輝煌。

編輯:王巍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