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讓居民開窗見綠 推門入園 提升居民微幸福 “口袋公園”居民休閒好去處
“口袋公園”也稱袖珍公園,指規模很小的城市開放空間,常呈斑塊狀散落或隱藏在城市結構中,不僅改善了城市的生態環境,更成為居民休閒、健身的好去處。可以説,“口袋公園”是市民家門口的公園,也是城市生態休閒系統的重要補充。今年,市城市管理局確定了3個“口袋公園”建設示範點,形成獨有風格,並逐年推廣,讓居民開窗見綠、推門入園,用“口袋公園”提升居民微幸福。
昨日,記者來到大連市西崗區香榮街北側“口袋公園”。一塊不起眼的空地經過精心規劃設計,精美的“口袋公園”已經顯現出來。這座“口袋公園”雖小,但裏面“五臟俱全”,花草、樹木、遮涼亭、長椅、垃圾桶……建成後,老年人趁著陽光正好,在公園裏轉轉,鍛鍊身體;孩子們則可以在綠蔭環繞的公園裏、小廣場上做遊戲。正坐在長椅上休息的張阿姨露出幸福的笑容,連連稱讚:“這個小公園建得真不錯,可以鍛鍊身體,環境還美麗,我們老夥伴都説好!”
市城市管理局積極響應市委、市政府號召把“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作為重要內容,用紮實有效的舉措為民服務辦實事,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實際問題。結合城市背街小巷提升改造,以綠化服務民生為目標,組織協調區、街道和社區深度調研百姓需求,廣泛徵求意見,了解民情民意,深入群眾中廣泛開展調查研究,對群眾的意見建議和群體關切的具體問題進行認真研究分析,研究制定計劃,並明確完成時限,今年先確定3個“口袋公園”建設示範點。
為進一步加強城市“口袋公園”、街頭綠化建設,今年改建的“口袋公園”從形狀、功能、生態、適老化等角度出發,優化設計方案,讓居民感受到綠化成果的同時,更加注重提升公園的服務性和便民性。
“小”是“口袋公園”的特點,小而精,小而美,充分利用城市“邊角余料”,面積500平方米至3000平方米。作為居民身邊的公園,“口袋公園”更加開放共享,貼近生活。就要讓居民或者遊客可以隨時入內,而不是一個封閉區域。小品配套以功能實用為主,考慮到附近居民以老年人居多,還將增加一些休閒設施,類似石凳、石桌、廊架等,以滿足老年人休閒需求。
“口袋公園”一定要建在“家門口”,出門即入園。以國家生態園林城市評價體系中“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為例,就要讓百姓出門500米甚至300米以內就能到達家門口最近的公園。小微公園也給園林綠化工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用最小的面積達到生態綠化量最大化和休憩體驗最佳化。綠化種植以鄉土樹種為主,沿用原有綠植品種的基礎上合理補植植物球、灌木,適度增加新的綠植數量,栽植觀花觀葉耐蔭的丁香、紫薇、月季等,以形成春季爛漫、夏季芬芳、秋季韻律、冬季勁翠的景觀。
目前,中山區虎灘路“口袋公園”(500平方米)、西崗區香榮街北側“口袋公園”(500平方米)已完成改造施工。甘井子區秀水園“口袋公園”(3000平方米)資金、點位已落實,正在深化方案設計,計劃7月底前完成改造。(大連新聞傳媒集團記者吉存 攝影 王韜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