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高點規劃謀突破精準施策出實效
來源:遼寧日報  |  2021-08-11 10:07:11

  原標題:高點規劃謀突破精準施策出實效——朝陽經濟技術開發區以全新佈局推動高品質發展

朝陽:高點規劃謀突破精準施策出實效_fororder_1628643856(1)

朝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審批服務大廳。

  核心提示

  規劃引領高品質發展、綠色低碳循環、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營商環境……今年以來,這些詞語頻繁出現在朝陽經濟技術開發區,讓廣大幹部群眾耳目一新,精神為之一振。

  近年來,開發區憑藉良好的發展態勢和發展潛力,使影響力、吸引力、知名度不斷提升,正加快建設朝陽地區改革開放的先行區、綠色低碳循環經濟示範區、優化投資營商環境的標杆區、創新驅動發展的引領區。

  奮楫揚帆開新局。上半年,開發區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960萬元,同比增長70%;工業總産值實現18.59億元,同比增長17.2%。固定資産投資12.09億元,同比增長30.42%。

  明確目標規劃先行

  年初,開發區明確提出:按照“帶狀沿河向北發展”的整體思路,進一步拉開城市骨架,形成包含政務金融中心區、産業服務區、智慧機械産業區、兩集群三化園區、文物保護區、水系生態保護區的六區空間結構。這是開發區立足新的發展形勢和發展要求,作出的全新佈局。

  “西工”“東居”“中商”的格局即將形成。

  高位謀局,細處落子。

  “十四五”期間,開發區總體規劃建設用地面積約38平方公里,新增建設用地7平方公里。力爭用3到5年時間,打造“兩集群、三化園”。“兩集群”,即新型金屬材料産業示範集群和輕紡製造産業集群;“三化園”,即數字化、智慧化、綠色化産業園。

  在開發區路網規劃中,主、次幹路網長度總計183公里,路網呈五縱五橫結構。在生態綠化規劃中,建設形成“三園、三水、兩廊”結構:三園為燕陽山體育健康公園、五頭山生態公園、龍騰苑文化公園;三水為什家河、顧洞河、大淩河;兩廊為燕陽山生態綠廊、五頭山生態綠廊。

  俯身山水闊,落筆天地寬。

  開發區基礎設施建設步伐進一步加快,目前,規劃建設主次幹道已修建完成72公里;完成了臨山中路、中山大街、市政府及展覽館周邊綠化面積40.28萬平方米;完成朝陽大街,府前街更換宣傳標語和新建圍擋650延長米;建設26棟標準化廠房,所有廠房全部入駐企業。

  調整結構精準招商

  調整結構,猶如重塑筋骨。

  在改造升級“老字號”方面,開發區狠抓智慧機械産業園建設,讓“老字號”由硬變軟。今年新建項目4個,其中重點推進的項目是新藍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投資1.5億元建設的研發、設計、製造各種環保設備以及工程應用項目,讓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在開發區蓬勃興起。

  在深度開發“原字號”方面,開發區狠抓有色金屬新材料特色主題園區和輕紡製造産業園區建設,將“腰身”抻長,把從原料到産品的黃金鏈條拉出來;將“尾部”做大,大力開發高附加值産品,加快向産業鏈價值鏈中高端進發。今年,在有色金屬新材料特色主題園區,龍頭企業金達集團擬投資20多億元進行技改和擴能,進一步延長産業鏈和供應鏈。同時,與西部超導、西部材料深度合作,打造集數字化、智慧化、循環經濟於一體的生産企業。在輕紡製造産業園區,尋找替代産業,推進已落地的10個輕紡項目加快建設,打造從紡紗到織布再到成品加工的完整閉合産業鏈。

  在培育壯大“新字號”方面,開發區狠抓數字經濟産業園和清潔能源産業園發展,積極佈局各類數字基礎設施,依託場景資源和數據資源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讓“新字號”由小做大做強。去年,紫光雲集團投資1.5億元建設的數字經濟展廳已投入使用。今年,數字經濟産業園投資達到4億元,新上項目5個。近期,又引進一個數字融媒體産業創新項目,由北京谷武科技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總投資2億元。

  一切難題,只有在行動中方能破解;一切機遇,也只有在行動中才能把握。

  開發區秉持“投資為上、項目為王、政策為要”理念,圍繞結構調整“三篇大文章”開展産業鏈招商、以商招商。截至目前,已簽約項目28個,總投資30.2億元,其中,已落地項目16個,總投資16.85億元。還有21個項目正在洽談,準備簽約,總投資18.8億元。

  優化環境厚植沃土

  如今,開發區人已形成共識:開發區振興發展不是靠上幾個大項目就能實現的,必須先解決營商環境、發展生態問題。

  今年以來,開發區通過取消行政事業性收費,實行容缺審批、並聯審批、施工圖告知承諾制,加快推進“六多合一”改革和建設用地審批程式創新,提供“店小二”式服務等系列舉措,為企業和個人“減負”。

  營造高效的政務環境,讓企業和群眾感受到方便。開發區強力推動“審批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轉變。以“辦事方便”和“五減”為先期目標,大幅度精簡審批前置要件,壓減率為53%。為了提高建設用地審批效率,加速推進項目落地,減要件,減簽字,減公章,壓時限,保證了建設用地快組卷、快上報、快審批。實行“一網通辦”,上半年,“一網通辦”辦件數274件,在全市7個開發區中排名第二,即辦率、好評率、企業滿意度再創新高。

  營造優質的成本環境,讓企業和群眾感受到希望。把該降的降下來,既要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也要降低融資、用地、用能等經營性成本,讓企業輕裝上陣。把該升的升上來,提高企業違法成本,切實保護合法經營者的積極性。開發區籌集資金66萬元完成了7項區域評估,一年多來為企業節省費用203萬元,大大降低了項目建設成本。

  營造優良的服務環境,讓企業和群眾感受到幸福。開發區為項目提供“保姆式”服務,在審批大廳設置幫辦代辦窗口,提供全流程服務。充分發揮“項目管家”作用,近兩年來,累計實地走訪企業200余次,服務項目70個,解決難題300余條。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開發區上下統一思想:綠色低碳不是發展的“緊箍咒”,而是振興發展的“風向標”。

  提高認識,認真“審題”。開發區從完整、準確、全面落實新發展理念的政治高度,提升對綠色低碳發展必要性的認識。堅持系統觀念,處理好發展和減排、整體和局部、短期和中長期的關係,把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真正落實到招商引資、産業政策制定、城鎮建設等各方面。

  打基礎利長遠、理舊賬補短板、防風險、守底線,開發區打出了一套“組合拳”。

  增強本領,精準“答題”。開發區成立了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組織相關部門做好降碳減排的統籌規劃,早作為、早謀劃、早轉型、早主動。開發區與東北大學中國東北振興研究院簽署合作框架協議,委託其進行“綠色低碳循環經濟示範區”規劃可研編制,共建“低碳産業園”和研究中心,並籌備舉辦“綠色低碳循環經濟”專家論壇。與遼寧低碳排放權交易中心合作,對開發區企業能耗情況摸底調查,並形成能耗置換方案。

  為鞏固和發揮生態系統的碳匯作用,開發區全面啟動生態園區建設工作,目前,已啟動國道101線,開發區段13.5公里的綠化工程,面積達5700平方米,總投資95萬元。

  改革創新激發活力

  開發區以改革謀發展,以創新清除體制機制障礙,在選人用人、績效考核、薪酬分配、審批服務、公司化管理等方面進行大膽改革、大膽嘗試。

  首先,對工作人員的人事關係重新進行理順,原有人員自主選擇去留。所有人員一律按崗位管理,同工同酬。採取內部選聘、外部選聘、公開招聘的方式進行人員選聘,全員簽訂聘用合同。對高層次和緊缺人才實行選聘,可以一事一議,特事特辦。

  開發區將原有身份、職務、職稱等資料在原A檔檔案中封存,建立內部B檔檔案。績效考核達標的,B檔基礎工資全額發放,並根據得分發放績效工資;考核不達標的,不僅得不到績效工資,還要扣減基礎工資。

  開發區分為業務類部門和專業招商類部門,分類進行考核。把各部門承擔的招商引資、省市對開發區的考核任務、業務工作完成情況和部門黨建等情況合併為100分,另設立加分項和減分項。其中,招商引資在總分中的比重佔40%至70%,讓招商引資成為各部門工作的重中之重。

  按照朝陽市委“1+7+3”改革方案中土地組卷和審批流程改革要求,開發區結合自身實際,制訂出臺《朝陽經濟技術開發區推進建設用地審批程式創新實施方案(試行)》,進一步創新舉措,優化用地審批程式。

  一系列改革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變化:積極向上爭取資金,組織包裝了高端裝備製造産業園項目等9個重點項目,擬爭取資金10.5億元;裝備材料産業園項目,7天完成拆遷,5天完成場平,23天完成土地組卷,項目從啟動到完成建設施工僅用5個月,刷新了朝陽市重點産業園項目落地建設新紀錄;盤活存量土地成效顯著,2011年至2017年,共産生批而未供土地356.56公頃,現已成功處置批而未供土地165.82公頃,2020年全市排名第一。(李國恩)

編輯:黃非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