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實現振興新突破 人才保障當先鋒
來源:瀋陽日報  |  2022-01-07 17:31:54

  原標題:讓“人才鏈”銜接“創新鏈”推動“産業鏈” 實現振興新突破 人才保障當先鋒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轉入常態化,新冠病毒核酸10合1混採檢測這種技術被人們所熟知,10個人的樣本合採在一起,不僅大大降低了檢測成本,更提升了核酸檢測能力和效率。但鮮為人知的是,這項已在全國16省89個地市應用了數億次的核酸檢測技術,其研發者正是我們瀋陽市高層次人才——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檢驗科主任劉勇教授。如今,像劉勇教授這樣的萬餘名瀋陽市高層次人才正在為瀋陽實現振興新突破,活躍在不同行業戰線上勇當先鋒。

  人才是第一資源、第一生産力,是瀋陽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實現新突破的重要基石。2021年,瀋陽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人才工作重要論述,聚焦産業轉型和創新發展,堅持奏響人才強市新聲,持續在建機制、聚人才、激活力上下功夫,全方位提升招才引智質效,大力推動人才鏈和産業鏈深度融合,為全市高品質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在“引”上謀突破 聚鳳來 蓄能量

  圍繞20條重點産業鏈,全面推行“互聯網+引才”模式,突出重點人才項目建設,打造人才沃土和創新高地。

  ▶升級完善政策體系

  去年7月28日,瀋陽“人才新政3.0版”正式對外發佈即引發廣泛關注。新政圍繞打造人才成長型城市,最大化契合産業發展和人才需求,圍繞科技創新、人才創業、成果轉化、平臺建設等方面進行精準支持,圍繞“引育留用”各個環節為人才提供“全生命週期”服務,構建與國家中心城市相匹配的人才生態。

  ▶高頻開展招才引智

  常態化開展招才引智活動,主動“敲門聚才”。去年10月至12月間持續舉辦了34場網絡招聘會,20條重點産業鏈的155家重點企業參會,總瀏覽量達到100多萬次;直播帶崗10次,11230人在線互動。在面向北京、上海、廣州等11個人才集聚地區開展急需緊缺人才邀約後,活動線上曝光量達1008.42萬次,點擊量為33.42萬次,收集急需緊缺人才簡歷3221份。

  ▶著力引進緊缺人才

  緊緊圍繞結構調整“三篇大文章”,發佈《2021年度瀋陽市急需緊缺人才需求目錄》,從2273家市場主體的5457個崗位中,科學截取135個崗位納入目錄範圍,涵蓋汽車製造、5G基礎設施等18個領域,詳細列出瀋陽市重點領域、重點産業對緊缺人才的需求,鼓勵勞動者“按圖索驥”。對企業按照目錄引進的人才,將擇優分三年給予6萬元至30萬元的獎勵。

  在“育”上下功夫 創模式 重實踐

  堅持以提高人才素質為核心,建立健全人才培育機制,分類型、分領域、分批次地實施人才培育工程。

  ▶大力培育博士後人才

  制定出臺《瀋陽市博士後培養工程實施細則》,鼓勵和支持瀋陽市域內企事業單位開展博士後培養工作,引導更多的優秀博士後向瀋陽集聚,對建站單位、進站博士後、出站留企博士後給予獎勵補貼。

  ▶著力培育高層次青年人才

  選拔25人享受瀋陽市政府特殊津貼,為710人次國務院特貼專家發放津貼126.9萬元,瀋陽芯源微電子公司研發團隊當選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先進集體。實施“中青年科技英才”培養工程,對46名為瀋陽市經濟社會發展做出重要貢獻的高端人才及24家(次)培育人才單位給予共計8160萬元獎勵。

  ▶多措並舉培育高技能人才

  組織2萬餘名專業技術人員參加在線繼續教育學習;使用專賬資金6.6億元,對企業職工、重點就業群體等58萬餘人次開展培訓;組織開展“舒心傳技、莘紳向陽”主題職業技能大賽,引導青年走技能成才之路;發放“以工代訓”補貼3.3億元,惠及企業近3萬家。全市新增10名“盛京大工匠”,市級技能大師工作室5個、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建設項目3個。

  在“留”上出真招 優服務 解難題

  堅持深化改革增活力,精細服務優環境,竭盡全力給予人才歸屬感、獲得感、幸福感,努力實現事業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制度留人。

  ▶推進人才認定方式改革

  不唯“帽子”、論文、職稱、學歷、獎勵,綜合考察人才的專業水準、能力潛力、工作經歷、業績貢獻、薪酬待遇等因素。各類實用人才、專門人才、新型業態人才、柔性引進人才,以及有意來沈的外埠人才納入認定範圍,其他省會或副省級及以上城市認定的各層次人才納入直接認定範圍。授權10家産業鏈“鏈主”單位自主認定符合産業需要的人才,突出人才鏈與産業鏈的有效銜接,進而實現人才資源高效配置。

  ▶深化事業單位改革

  為幫助全市事業單位更好地吸納高層次人才,進一步擴大事業單位人事管理自主權,暢通引進高層次人才渠道。2021年,通過“綠色通道”全市事業單位共自主引進高層次人才99人。為有效緩解事業單位結構性短缺人才,採取公開招聘、人員交流等措施,及時補充緊缺急需人才3783人。在公立醫院試點薪酬制度改革,在市生態環境事務服務與行政執法中心、瀋陽醫學院、瀋陽職業技術學院、市第四人民醫院和瀋陽肛腸醫院建立激勵性收入分配製度,發揮吸引人才激勵人才作用。

  ▶創新職稱評審模式

  全省首創,開展非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評審,涵蓋城市規劃等22個專業,今年共有1145人通過評審;啟動産業鏈企業技能工人職稱評審工作,350余名生産一線技能工人參評,63人獲得相應專業和層級的專業技術職稱。全國勞模、中國航發瀋陽黎明公司數控車工洪家光成為遼寧省技能工人中擁有正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第一人”。13家單位開展職稱自主評審,建立健全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聘用“綠色通道”。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進一步降低門檻,簡化程式,優化流程。2021年,全市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230筆,共計11.67億元,超過前三年放款總量。為17家企業撥付2020年度創業孵化基地運營補貼經費578萬元;為47家創業帶頭人企業發放社會保險補貼155萬元。扶持創業帶頭人2990人,完成省年度工作目標(1990人)的150%。深入實施購房、租房、創業場地等各項補貼政策,惠及高校畢業生3萬餘人,人才驛站接待4100余人次。

  剛剛過去的一年,瀋陽市新增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2名、遼寧優秀企業家7名、遼寧傑出科技工作者9名,新認定高層次人才3071人,資助博士521名,各類人才在為瀋陽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的同時,也在瀋陽實現了立體式成長、多元化發展。

  高品質發展呼喚高品質人才,站在新的歷史節點上,建設人才成長型城市和創新高地,是時代的召喚、事業的需要。市人社局將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以更有效的工作、更完善的制度、更廣闊的舞臺,將廣大人才團結凝聚到邁向現代化建設的新征程中來,在推進國家中心城市建設中展現新作為、實現新突破、作出新貢獻!(瀋陽日報、沈報全媒體記者 韓冰)

編輯:黃非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