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嶺市在農業強省戰略中當排頭打頭陣
來源:遼寧日報  |  2022-01-20 14:20:40

  原標題:鐵嶺市全域創建國家級農業現代化示範區 在農業強省戰略中當排頭打頭陣

鐵嶺市在農業強省戰略中 當排頭 打頭陣_fororder_圖片1_副本

寶力農墾集團水稻機械化收割現場 關興 攝

鐵嶺市在農業強省戰略中 當排頭 打頭陣_fororder_圖片2_副本

昌圖縣昌圖鎮雙樹子村種糧大戶孫玉德家玉米歸倉 關興 攝  

  核心提示

  “支持鐵嶺打造全域國家級農業現代化示範區”,這是遼寧省加快農業強省建設戰略部署中賦予鐵嶺市的重要使命,也是鐵嶺市的重要責任。

  農業強省,鐵嶺當仁不讓。在自覺找準定位、主動認領責任後,鐵嶺市明確提出,將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以全域國家級農業現代化示範區創建為引領,推動“三鏈同構”“三産融合”,在農業強省戰略中當排頭、打頭陣。

  從地頭到市場 強化多環節增收的産業鏈

  1月17日,鐵嶺縣蔡牛鎮張莊玉米新品種推廣專業合作社。

  前院,玉米種子出庫現場,井然有序。合作社的工作人員按照村民的訂單,分揀、打包並寫上名字,然後按村裝車送貨上門。前天夜裏卸下的4車種子,僅用半天時間就搬運一空。

  後院,玉米收儲現場,不見一人。運進玉米的貨車排隊稱重,運出玉米的貨車安靜地停在烘乾塔下裝車,只有一輛鏟車不斷地重復著鏟起後再倒出的動作,將剛剛收購的玉米倒入烘乾塔的潮糧槽。

  本應“農事休、人貓冬”的季節,這裡卻格外忙碌。

  在鐵嶺市重點培育的産值超200億元玉米産業鏈中,張莊玉米新品種推廣專業合作社是一個重要節點。在這裡,曾被評為“全國十佳農民”的理事長趙玉國以良種服務帶動農民科學種植,以烘乾收儲服務帶領農民對接市場。

  每年夏秋之際,趙玉國都會將周邊的村民一撥接一撥地請來,到試驗田裏現場觀摩,直觀感受哪個品種抗旱、哪個品種抗澇、哪個品種抗倒伏。冬季備耕的時候,村民就會結合過去一年種收中的真實體驗,訂購適合自家耕地情況的種子。從十幾戶到幾十戶,現在合作社每年為周邊超過3000戶農民提供種子、化肥等生産資料的專業服務。

  秋收之後,合作社的兩座玉米烘乾塔同時點火,以合理的價格收購玉米,烘乾後從村口直運港口。據合作社負責糧食收儲業務的趙洋介紹,每年有超過20萬噸的玉米通過合作社賣到了南方市場。

  這條玉米産業鏈,精準嵌入了家庭農場、農機大戶、種植合作社等專業化農業經營主體,深度融入了脫粒轉運、烘乾物流等社會化服務企業。堅持“三鏈同構”,做大做強産業鏈、價值鏈、供應鏈,推動農業多環節增收、農民多渠道增收,實實在在提高了鐵嶺玉米産業的品質效益和競爭力。

  2021年,鐵嶺縣申報創建糧食産業類型的國家級農業現代化示範區,在申報材料中,最打動人的就是産值超過44億元的玉米産業鏈和鑲嵌在這條産業鏈上一長串的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國家級示範合作社和省級示範家庭農場名單。最終,鐵嶺縣順利入圍全國100個縣(市)區的創建名單。

  不僅有鐵嶺縣成功入圍的經驗,而且有開原市、昌圖縣一同跟進的申報梯隊,這一切都為鐵嶺市打造全域國家級農業現代化示範區奠定了基礎。

  深挖農業富礦 制定“三鏈同構”的産業化方案

  2021年,鐵嶺農業發展形勢喜人。

  全年實施大規模高標準農田建設和保護性耕作,糧食總産量達到83.2億斤,再獲大豐收。畜牧業規模化水準加快提升,生豬飼養量達到660萬頭。建設投資1000萬元以上農産品加工項目34個,規模以上農産品加工企業發展到66戶。申報省級智慧農業應用基地10個,“鐵字號”農産品進駐中國農發精品店和“中墾優選”網絡銷售平臺。“互聯網+”農産品出村進城工程順利推進。

  經過多年的發展,鐵嶺農業已經到了從粗放經營轉型集約經營的關鍵時期,迫切需要提高發展的品質和效益。面對創建國家級農業現代化示範區的重大發展機遇,鐵嶺市在高水準編制、高標準實施全域國家級農業現代化示範區規劃的同時,對打基礎、利長遠的事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鐵嶺市明確,要堅決扛起糧食和重要農副産品供給安全政治責任,抓好黑土地保護工程和保護性耕作實施,加強種子研究推廣,提高農機裝備水準,在糧食單産上求突破,鞏固百億斤糧食産能。

  與此同時,鐵嶺市還結合自身的産業優勢、産品特色和人才隊伍,明確了推動“三鏈同構”的重點工作。

  堅持以龍頭企業拉動産業鏈。發展以牧原生豬、益海嘉裏玉米等為牽引的農業産業化聯合體,加快食品産業園建設,重點培育玉米和生豬兩個産值超200億元的産業鏈條。

  堅持以特色産品提升價值鏈。整合榛子、梅花鹿、花生、中草藥材等資源,推進“兩品一標”認證,提升區域農産品品牌影響力,培育“一村一品”示範鄉鎮和農業産業強鎮,推動由“賣原料”向“賣加工品”“賣品牌”“賣服務”轉變。用數字賦“農”,積極發展“農業+數字”“農業+文化”“農業+旅遊”,規劃建設田園綜合體,打造智慧農業、現代農業示範區。

  堅持以電商物流貫通供應鏈。實施“互聯網+”農産品出村進城工程,推進農産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解決鮮活農産品流通“最後一公里”問題。實施電商人才培育計劃,培育農村電商骨幹人才。做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規模,保障農産品供應鏈穩定。

  新農民“出圈” 釋放融合發展能量

  “趙鐵蛋”本名趙佳琪,是一名返鄉創業的90後大學生,家住鐵嶺縣鎮西堡鎮木廠村,直播帶貨中,因鐵嶺人自帶幽默的表達和來自田園生活的創意文案,迅速被網友認可。他曾經在短短一個月,賣出了十多萬斤地瓜,成為村裏的“帶貨王”。

  對於這名年輕的創業者,鐵嶺市有關部門給予了極大的關注,多次上門溝通,提供服務。

  開原市靠山鎮柴河堡村的青年農民劉通,在發展苗木産業時緊跟潮流、大膽創新。春天,他把樹苗做成花瓶造型直供高端園區;冬天,他又用倣真花把景觀花瓶裝扮成彩樹,主攻滑雪場、公園等冬季運營的場所。

  對於這個有創新思維的年輕人,靠山鎮政府將其作為農村電商骨幹人才加以培養。

  鐵嶺農業資源豐富,盛産高品質的玉米、花生、水稻,像鐵嶺榛子、西豐梅花鹿、昌圖黑豬等特色農産品更是全國聞名,但是在面對市場時,卻存在初級産品多、産業鏈條短等問題和短板。為此,鐵嶺市積極引導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農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專業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大力發展農産品精深加工産業,大力發展精品高效特色農業,大力發展網紅經濟、流量經濟,努力營造百舸爭流、競相發展的生動局面。

  目前,鐵嶺市各縣(市)區都立足資源稟賦確立了主導産業,其中鐵嶺縣重點發展農産品精深加工;開原市重點發展食品工業,拉長玉米、肉禽和特色農産品精深加工産業鏈;昌圖縣在穩定糧食主産區地位的同時,重點發展食品工業;西豐縣重點發展全域綠色經濟,打造生命健康産業優勢區。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鐵嶺市明確,要堅決扛起全域國家級農業現代化示範區創建責任,圍繞農業設施化、園區化、融合化、綠色化和數字化,高標準編制創建規劃,高水準推進創建工作。今年,全力推進鐵嶺縣創建方案落地見效,支持開原市、昌圖縣開展創建,支持其他縣(市)啟動創建工作,力爭用5年時間實現縣域全覆蓋。(遼寧日報記者 李波 王曉波)

編輯:黃非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