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奧會賽場內外頻現“瀋陽製造”
來源:瀋陽日報  |  2022-02-06 15:33:52

  北京冬奧會在全球矚目下拉開帷幕。賽場內外頻現“瀋陽製造”,展示了製造企業的“專”與“精”,更為瀋陽帶來了一份驚喜與榮耀。

  威猛“擎天柱”保障場館電力

  賽事期間,在北京賽區速滑館外,一輛長10.87米、2.5米寬、4米高的亮黃色“擎天柱”將長駐待命。它是氫能源發電車,職責是為場館提供應急電力保障。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大會召開時,這輛應急車也曾在天安門廣場上亮相。

  據悉,這輛氫能源發電車的核心部件儲能飛輪就來自於一家沈企——瀋陽微控新能源技術有限公司。該公司總經理李文東介紹,飛輪儲能+氫燃料電池的綠色UPS電源車方案,在提供高品質電力供應的同時,不産生碳排放,非常契合“綠色奧運”的環保理念,同時消除蓄電池起火、爆炸等安全隱患。

  “在比賽期間,如果場館突然停電,氫能源發電車將瞬間啟動工作,利用飛輪儲能技術實現無間斷供電,場館內將感受不到任何斷電的跡象,保障比賽正常進行,確保轉播、安保、技術、後勤等一系列工作順利開展。”李文東説。

  瀋陽微控新能源技術有限公司成立於2018年3月,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擁有國內國際發明專利40余項,在全磁懸浮軸承等核心技術領域全球領先,承擔遼寧省、深圳市重大科技專項研發項目,也是我國飛輪儲能標準制定企業。

  貼心“暖手寶” 小手套大乾坤

  在2月4日的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中國體育代表團登場時集體戴的禮儀手套,出自瀋陽一家專精特新企業——瀋陽保力威防護技術裝備有限公司。幾天前,被網友們稱為“冰雪公主”的自由式滑雪運動員谷愛淩還在自己的抖音賬號上展示過這副手套,評論區排隊追問同款。

  據企業負責人介紹,保力威共為北京冬奧會生産了12個品種、兩萬多副手套。根據奧組委相關專家要求,禮儀手套根據運動員的實際需要“量手定制”,是工人們一針一線手工縫製而成,以確保每副手套都沒有一絲瑕疵。禮儀手套有三種顏色,男官員和女官員為藏藍色和酒紅色,運動員均為中國紅色。

  這家位於瀋陽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企業從事包括特種防護手套等産品的研製和生産,目前有員工300余人,年産各類手套四五十萬副。相關産品還曾先後服務於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閱兵式和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大會等重大賽事和活動。

  冬奧“翻譯官” “瀋陽小牛”助力

  北京冬奧會上,多國代表團雲集,實現無障礙的溝通交流顯得尤為重要。我國自主研發的多語種智慧語音及語言服務平臺,正式投入賽會應用。

  據悉,這是由科大訊飛公司牽頭研發的科技部“科技冬奧”重點專項,包括智慧會議系統、賽事多媒體會議辦公和信息發佈系統、可攜式翻譯設備、穿戴式翻譯設備、智慧問答設備、冬奧公眾服務App等。平臺能準確提供多語種語音、文字、圖片交互翻譯服務,用科技打造溝通無障礙的北京冬奧會。

  在該系統的研發中,瀋陽“小牛翻譯”承擔四個課題中的第二項——具有冬奧特徵的多語種機器翻譯關鍵技術研發。這是平台中非常關鍵的一部分,可實現不同語言文字之間的轉換。“小牛翻譯”總裁張春良介紹,兩年來,東北大學小牛團隊完成了多語種機器翻譯關鍵技術攻關課題,為“科技冬奧”貢獻力量,也讓更多人體驗到機器翻譯的應用場景和實用價值。

  據了解,2018年“小牛翻譯”開放平臺入選工信部首批“2018年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創新項目”。“小牛翻譯”目前已支持中文為核心的304種語言互譯,成為全球支持語種最多的機器翻譯系統。由於掌握了機器翻譯引擎研發中的核心技術,“小牛翻譯”正在快速拓展市場。(瀋陽日報、沈報全媒體記者 葉青 黃超)

編輯:王巍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