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育人之魂 瀋陽市第一三四中學把思政教育融入全學科課堂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2-02-08 18:15:22

  國際在線遼寧頻道報道:瀋陽市第一三四中學積極探索“課程思政”教育理念,在課程改革中抓住核心環節,充分發揮課堂教學在育人中的主渠道作用,著力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學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將教書育人落實于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之中,深入發掘各類課程的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資源,發揮所有課程的育人功能。

  文以載道 以文化人  

  初中語文教學具有基礎性、思想性的特點,蘊含大量的思政素材。《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教學應為弘揚民族文化、培育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創造力和凝聚力發揮積極作用。因此,瀋陽市第一三四中學在教學中融入、延伸“課程思政”,在課堂內外嵌入思政教育。

  在針對《紀唸白求恩》的教學中,瀋陽市第一三四中學專題嵌入對學生的“共産主義理想教育”。從內容理解、寫作手法、深入理解主旨三方面入手,引導學生有高遠的志向,樹立共産主義理想,使其真正明白學習的意義和價值所在。

  而《植樹的牧羊人》這篇小説的作者,採用紀實手法塑造了一個在貧瘠荒原孤獨種樹的牧羊人形象,通過荒原前後情況的對比表達讚美和敬佩之情。在教學中,瀋陽市第一三四中學鼓勵學生思考一個富有奉獻精神的人所具有的人生價值,培養他們立德樹人的意識。

  以學定教 因材施教

  在瀋陽市第一三四中學,思政教育潛移默化融入各個科目當中。例如數學老師將數學和思政有效融合在一起,傳授的是數學知識,體現的卻是思政內涵。

  在英語教學中,思政教育的引入不只是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的優化,更能幫助學生學好英語、提升綜合素質。教師在講解重難點的過程中,自然滲透傳統文化知識,引導學生充分感知民俗文化的魅力,進一步加深他們對傳統文化的了解和熱愛。

鑄育人之魂 瀋陽市第一三四中學把思政教育融入全學科課堂_fororder_英語課

英語課上融入愛國主義教育 供圖 瀋陽市第一三四中學

  在初二上冊的道德與法治教材第十課《建設美好祖國》中,教師把思政內容貫穿到其中,帶動學生了解黨帶領中國人民奮鬥的歷史。學生們在交流互動中,感受到身邊巨大的變化,為祖國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

  在歷史課堂中,教師不僅注重知識的講授,更為重要的是以史為鑒,帶領學生思考。在對近代史的學習中,學生能對家國情懷有更深層次的理解;“課程思政”也能找到具體的展現途徑。

鑄育人之魂 瀋陽市第一三四中學把思政教育融入全學科課堂_fororder_歷史課

歷史課上融入思政教育 供圖 瀋陽市第一三四中學

  “課程思政”在本質上是為了實現立德樹人。瀋陽市第一三四中學秉承“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教育宗旨,堅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加強對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教育,傳承和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極引導當代學生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民族觀、歷史觀、文化觀,從而為社會培養更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合格的建設者和可靠的接班人。(文 秦齊思)

編輯:王巍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