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創新“動力”成為大連城市轉型第一引擎
來源:大連日報  |  2022-03-17 09:44:23

  原標題:讓創新“動力”成為大連城市轉型第一引擎——“高品質 加速度 檢索萬億新動能”系列報道之五

  3月的大連,春意萌動。位於高新區西部的英歌石科學城,建設和招商工作緊鑼密鼓地進行。1月14日,新年伊始,英歌石科學城開發建設正式啟動,同時在這裡舉行了全市一季度重大項目集中簽約開工活動,全面吹響向“萬億GDP城市”進軍的號角。

  中國科學院大學能源學院投入使用;大連先進光源大科學裝置項目列入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十四五”專項規劃的儲備項目;中科院將在這裡構築“一總部、二基地、三中心”;大連理工大學將建設“三縱一橫”科技創新基地……舉全市之力、集各方之智,大連正高起點高標準規劃建設英歌石科學城。未來,這裡將建設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國家重要創新策源地和世界級科學城。

  科技創新,已成為高品質發展的新引擎。大連創新資源豐富,在連高校和科研院所30多家,國家級創新平臺50多家。近年來,大連市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科技創新第一動力,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加快“兩先區”建設的戰略支撐,加快推進創新策源中心建設、重大創新平臺佈局發展、“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難題攻關、創新主體培育壯大、科技成果本地轉移轉化等重點任務,不斷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著力提高科研成果産出品質和轉化能力,激發科技創新活力,聚力在創新發展上實現新突破。2020年全市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佔GDP的比重達到2.95%,高出全國(2.4%)0.55個百分點;R&D經費佔全省總量的比重為37.7%,排名全省第一。2021年全市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到3028家,增長22.3%。全市登記的技術合同成交額達到336.21億元,增長28.5%。創新要素加速集聚,科技創新動能不斷增強。

  以“揭榜挂帥”科技攻關為抓手 破解“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難題

  氫燃料電池汽車具有低排放、抗低溫、續航長等特點,被稱為“終極環保車”。在“碳達峰、碳中和”大背景下,氫能及燃料電池産業鏈的未來發展潛力大。為加快我國燃料電池汽車商業化進程,滿足汽車企業對大功率、高可靠性及低成本的車用燃料電池系統的需求,2021年大連市組織實施的“揭榜挂帥”榜單上,“高性能低成本燃料電池關鍵材料及電堆的關鍵技術研究與工程化開發”項目榜上有名。經面向社會公開徵集,新源動力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新源動力”)聯合大連理工大學、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大連交通大學、洺源科技(大連)有限公司等單位主動揭榜。

  “我們目前進行了低鉑高性能膜電極技術研究,降低膜電極中的貴金屬鉑用量的同時提高了膜電極的功率密度,並且具有良好的抗反極性能,提高了膜電極的耐久性;此外,還完成了新型雙極板設計預研及電堆概念設計。”項目負責人、新源動力股份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張寶介紹説,成果轉化後,可滿足燃料電池汽車開發和示範運行需求,並可形成的批量化生産能力,千台燃料電池汽車預計收入可達2億元。

  2021年,大連市以“揭榜挂帥”科技攻關為抓手,破解“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難題。支持企業通過産學研聯盟、創新聯合體等形式聯合高校、科研院所主動揭榜,通過協同攻關突破技術瓶頸。2021年共組織實施揭榜挂帥項目84項(省級27項)。為突破新一代時速160公里可變編組城際列車關鍵技術,提出了“都市圈軌道交通高端運載裝備解決方案”關鍵核心技術研究需求,預計成果轉化並推廣後,短期內可實現5列城際列車銷售,預計收入可達2億元;為突破新一代綠色智慧型超大型集裝箱船關鍵技術,促進大連市高精尖製造裝備的首臺(套)發展,提出了“綠色智慧型超大型集裝箱船”卡脖子技術攻關需求,成果轉化並推廣後,3年內可實現不少於5艘超大型集裝箱船銷售,預計實現銷售收入不低於60億元……上榜項目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智慧製造、精細化工、潔凈能源、海洋裝備、新材料、生命健康、現代農業、節能環保等重點領域,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支撐引領作用,圍繞産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佈局産業鏈,促進創新鏈與産業鏈深度融合、協同發展。

  推動科技成果融入經濟社會主戰場 形成高品質發展“新動能”

  “從2017年,簽訂第一個科研合作項目,到如今成立聯合研究中心,建立換熱核心技術的創新研究平臺,通過與大連理工大學密切的産學研合作,科研成果實實在在轉化成了生産力。2020年,合作開發高性能循環水冷卻塔,整體性能提升8%~10%,其中新型噴淋技術及新型填料僅在冷卻塔耗材方面可為斯頻德每年節省約400萬元。”大連斯頻德環境設備有限公司(簡稱“斯頻德”)生産本部長兼技術部長任超説,“斯頻德是最早一批進入中國市場的冷卻塔製造企業之一。但不得不説,在冷卻塔基礎換熱的研發上,我們還處於落後位置,只有速度更快才能迎頭趕上,在大連,大連理工大學提供了最好的助力。今年,雙方還將進行精密空調系列産品産學研合作。”

  在大連,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體系正在逐步完善,技術要素流動效能不斷提升,全方位推動科技成果融入經濟社會主戰場,形成高品質發展“新動能”。

  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在連成功轉化落地,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在連轉化的兩項技術,“甲醇制烯烴催化劑合成技術”完成了新一代DMTO催化劑工業化生産的成套技術,建立千噸級新一代示範生産線,年均銷售收入超9億元。“煤制乙醇技術工業化推廣及核心催化劑”技術預計創造年直接經濟效益4億元,年間接經濟效益80億元。2021年,大連市與中科院瀋陽分院院屬7個研究所簽約在連科技成果轉化項目24項,總金額2.53億元。

  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提出,“建設創新策源中心,在創新發展上實現新突破”“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打造創新技術策源地、創新成果轉化地、創新人才集聚地、創新創業新高地,為國家科技自立自強作出大連貢獻”。為實現這個目標,未來五年,大連市科技工作將堅定走創新路、吃技術飯,強化創新基礎、聚焦平臺建設、促進成果轉化、培育創新主體、聚集科技人才,讓創新這一“動力”成為大連城市轉型的第一引擎。到2025年,全市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長10%,佔GDP比重達到3.5%,進入全國創新型城市第一方陣。

讓創新“動力”成為大連城市轉型第一引擎_fororder_res03_attpic_brief

英歌石科學城區域,中國科學院大學能源學院已投入使用。圖片由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提供

  以“揭榜挂帥”科技攻關為抓手 破解“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難題

  氫燃料電池汽車具有低排放、抗低溫、續航長等特點,被稱為“終極環保車”。在“碳達峰、碳中和”大背景下,氫能及燃料電池産業鏈的未來發展潛力大。為加快我國燃料電池汽車商業化進程,滿足汽車企業對大功率、高可靠性及低成本的車用燃料電池系統的需求,2021年大連市組織實施的“揭榜挂帥”榜單上,“高性能低成本燃料電池關鍵材料及電堆的關鍵技術研究與工程化開發”項目榜上有名。經面向社會公開徵集,新源動力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新源動力”)聯合大連理工大學、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大連交通大學、洺源科技(大連)有限公司等單位主動揭榜。

  “我們目前進行了低鉑高性能膜電極技術研究,降低膜電極中的貴金屬鉑用量的同時提高了膜電極的功率密度,並且具有良好的抗反極性能,提高了膜電極的耐久性;此外,還完成了新型雙極板設計預研及電堆概念設計。”項目負責人、新源動力股份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張寶介紹説,成果轉化後,可滿足燃料電池汽車開發和示範運行需求,並可形成的批量化生産能力,千台燃料電池汽車預計收入可達2億元。

  2021年,大連市以“揭榜挂帥”科技攻關為抓手,破解“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難題。支持企業通過産學研聯盟、創新聯合體等形式聯合高校、科研院所主動揭榜,通過協同攻關突破技術瓶頸。2021年共組織實施揭榜挂帥項目84項(省級27項)。為突破新一代時速160公里可變編組城際列車關鍵技術,提出了“都市圈軌道交通高端運載裝備解決方案”關鍵核心技術研究需求,預計成果轉化並推廣後,短期內可實現5列城際列車銷售,預計收入可達2億元;為突破新一代綠色智慧型超大型集裝箱船關鍵技術,促進大連市高精尖製造裝備的首臺(套)發展,提出了“綠色智慧型超大型集裝箱船”卡脖子技術攻關需求,成果轉化並推廣後,3年內可實現不少於5艘超大型集裝箱船銷售,預計實現銷售收入不低於60億元……上榜項目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智慧製造、精細化工、潔凈能源、海洋裝備、新材料、生命健康、現代農業、節能環保等重點領域,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支撐引領作用,圍繞産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佈局産業鏈,促進創新鏈與産業鏈深度融合、協同發展。

  推動科技成果融入經濟社會主戰場 形成高品質發展“新動能”

  “從2017年,簽訂第一個科研合作項目,到如今成立聯合研究中心,建立換熱核心技術的創新研究平臺,通過與大連理工大學密切的産學研合作,科研成果實實在在轉化成了生産力。2020年,合作開發高性能循環水冷卻塔,整體性能提升8%~10%,其中新型噴淋技術及新型填料僅在冷卻塔耗材方面可為斯頻德每年節省約400萬元。”大連斯頻德環境設備有限公司(簡稱“斯頻德”)生産本部長兼技術部長任超説,“斯頻德是最早一批進入中國市場的冷卻塔製造企業之一。但不得不説,在冷卻塔基礎換熱的研發上,我們還處於落後位置,只有速度更快才能迎頭趕上,在大連,大連理工大學提供了最好的助力。今年,雙方還將進行精密空調系列産品産學研合作。”

  在大連,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體系正在逐步完善,技術要素流動效能不斷提升,全方位推動科技成果融入經濟社會主戰場,形成高品質發展“新動能”。

  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在連成功轉化落地,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在連轉化的兩項技術,“甲醇制烯烴催化劑合成技術”完成了新一代DMTO催化劑工業化生産的成套技術,建立千噸級新一代示範生産線,年均銷售收入超9億元。“煤制乙醇技術工業化推廣及核心催化劑”技術預計創造年直接經濟效益4億元,年間接經濟效益80億元。2021年,大連市與中科院瀋陽分院院屬7個研究所簽約在連科技成果轉化項目24項,總金額2.53億元。

  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提出,“建設創新策源中心,在創新發展上實現新突破”“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打造創新技術策源地、創新成果轉化地、創新人才集聚地、創新創業新高地,為國家科技自立自強作出大連貢獻”。為實現這個目標,未來五年,大連市科技工作將堅定走創新路、吃技術飯,強化創新基礎、聚焦平臺建設、促進成果轉化、培育創新主體、聚集科技人才,讓創新這一“動力”成為大連城市轉型的第一引擎。到2025年,全市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長10%,佔GDP比重達到3.5%,進入全國創新型城市第一方陣。(大連新聞傳媒集團記者 謝小芳

編輯:黃非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