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女木蘭 傲然盛開
來源:光明日報  |  2022-05-01 15:51:11

天女木蘭 傲然盛開_fororder_1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本溪的乞粒舞。周玉華 攝

天女木蘭 傲然盛開_fororder_2

盛開的天女木蘭。郭韜 攝

天女木蘭 傲然盛開_fororder_3

俯瞰本溪的美麗鄉村。林林 攝

  披一身縞素,含一苞芬芳。每年初夏,天女木蘭就在百花爭春之後靜靜開放。沉甸甸的花苞向下生長,但是等到花瓣綻開之時就會傲然向上,在翠綠色的樹葉間,高貴而出挑,聖潔而端莊。

  天女木蘭又名天女花,木蘭科落葉小喬木,是國家二級保護植物。1956年,遼寧科研人員首次在本溪市發現這一稀世花種,引起國內外的轟動。本溪是天女木蘭生長繁衍的好地方,全市都有分佈,以老禿頂子、關門山、湯溝等處最多。其適宜在氣溫低、雨量多、濕度大、土壤肥沃的環境中生長,樹齡在30年左右。

  本溪地處遼寧東部,是一座資源型工業城市,也是生態宜居城市,可謂“鐵漢柔情”。1988年在本溪市市花評選中,天女木蘭以其聖潔、華美、幽雅、飄逸的品格一舉奪魁,折射了本溪市民對生態宜居城市的嚮往。

  新中國成立初期,這裡的鐵礦、煤礦造就了大批國有大型骨幹企業,是一座實打實的共和國“功勳城市”。改革開放後,本溪開啟了轉型之路,鋼鐵産業的內涵和外延有了新的提升。沉睡的山水資源和生態價值被重新認識:緣著中草藥,本溪建設了健康産業集聚區,“中國藥都”的品牌效應逐漸形成;緣著豐富的山水洞林泉,本溪的旅遊業星火燎原。

  20世紀80年代,本溪被稱為“衛星上看不見的城市”。如今的本溪,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全市環境空氣優良天數比例達94%,飲用水水源地水質100%達標,森林覆蓋率高達76.31%,成為“遊人看不夠的城市”,實現了從老工業城市到宜居城市的華麗轉身。

  這裡的文化土層同樣厚重。上世紀的考古發現確定:本溪廟後山古人類遺址是中國最靠近東北部的舊石器時代早期洞穴遺址之一。五女山也在21世紀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本溪還注意整理、發掘和繼承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乞粒舞、社火、遼硯製作、秧歌等大批國家級和省級非遺項目豐富了本溪的文化內涵。由於本溪境內山多林密,星星點點地分佈著當年東北抗聯的密營遺址,近年來本溪市依託東北抗聯史實陳列館、遼寧東北抗日義勇軍紀念館兩大展館優勢,在發展紅色旅遊上做足了文章。

  春夏之交,正是最有生機和活力的季節。本溪城鄉的廣大幹部群眾在各自崗位上,用好用足本溪的礦産資源、生態資源、紅色資源,就像走出深谷的天女木蘭一樣,為建設“實力本溪、活力本溪、美麗本溪、平安本溪、幸福本溪”而努力著,奮鬥著。(光明日報記者 劉勇 光明日報通訊員 張海浪)

    

編輯:黃非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