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守好森林“聚寶盆” 端起生態“金飯碗”
來源:遼寧日報  |  2022-05-12 10:41:00

本溪:守好森林“聚寶盆” 端起生態“金飯碗”_fororder_32c005d8-12c2-40bb-ae53-9f6381c9fd04

青山綠水環繞的生態城市本溪。 攝影 郭韜

本溪:守好森林“聚寶盆” 端起生態“金飯碗”_fororder_8df0d17b-fa7b-4571-af7b-d1f52ec78101

城市廣場是放風箏的好去處。攝影 林林

本溪:守好森林“聚寶盆” 端起生態“金飯碗”_fororder_acd5a51f-a81b-44b9-82dd-5f6ffd43c7ba

楓林谷飛瀑景觀。 攝影 李兆生

本溪:守好森林“聚寶盆” 端起生態“金飯碗”_fororder_a2575046-3b7e-41dd-9663-ce8b5e47d8c3

本溪滿族自治縣鹼廠林場的森林木耳種植示範園。 攝影 孟慶燊

本溪:守好森林“聚寶盆” 端起生態“金飯碗”_fororder_b2f2f791-264e-4ea1-9c4f-5abeb806d2a9

綠色生態環境提升稻米品質。 攝影 林林

本溪:守好森林“聚寶盆” 端起生態“金飯碗”_fororder_c3a82f50-b08b-47d0-8448-0279b008f892

秋季關門山楓葉如丹。 攝影 郭韜

本溪:守好森林“聚寶盆” 端起生態“金飯碗”_fororder_1cd795a7-d807-4572-9f70-48fde42101c0

到景區旅遊的人用手機拍下美景。 攝影 林林

本溪:守好森林“聚寶盆” 端起生態“金飯碗”_fororder_06228d0f-a718-46b6-9b33-a69f5ae6ee5b

在本溪,隨處可見青山與綠水相伴的風光。 攝影 郭韜

  大美本溪

  初夏時節,行駛在本溪城鄉,迎接和陪伴你的都是連綿不絕的綠。有的是整齊的人工林,有的是略顯隨意的天然林,它們安安靜靜,帶給人恬靜和滋養。此時的綠還是淡綠色,暖暖的、嫩嫩的、柔柔的,隨著季節的變化,這無邊的綠色將逐漸變深變濃……漫山遍野的綠色森林帶給人的不僅僅是視覺的美麗和心情的舒適,它們還帶給本溪人更多生態安全和物質財富。

  本溪作為遼寧省森林覆蓋率最高的城市,生態優先的發展理念讓這裡的森林生態系統得到了有效的休養生息,森林碳匯、涵養水源、生態産品供給能力顯著增強。近年來,本溪市更是緊緊抓住遼東綠色經濟區建設的機遇,在盡享森林生態價值的同時,不斷放大其産業價值,依託得天獨厚的森林資源優勢,産業發展方向由提供木材産品為主向提供生態産品為主轉變,初步構建了同市場需求相適應、同自然資源承載力相匹配的生態産業結構和區域佈局。

  森林是水庫、錢庫、糧庫、碳庫,具有多重效益和價值;森林在國家生態安全和人類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中具有基礎性、戰略性的地位與作用。森林是大自然饋贈給本溪的“聚寶盆”,本溪人用自己的實踐端起了這個生態“金飯碗”。

  野山參的故事告訴我們——森林是綠色水庫,也是綠色金庫

  在桓仁滿族自治縣,野山參的種植面積已達65萬畝,年銷售額50多億元,佔全縣林業總産值的47.7%。桓仁野山參為什麼成了致富村民的“小金人”?那是因為野山參要求合適的溫度、濕度、坡度和土壤,桓仁縣不僅擁有北緯41度、海拔1000米至1200米的原始闊葉林,擁有大量的上層腐殖土、下層沙土的山坡地,還擁有遼寧省最大的渾江水庫,調節了全地區的濕度和溫度。經過15年到25年純生態的自然養育,桓仁野山參參體靈秀,五形俱佳,充滿野性靈氣;桓仁野山參體態精悍強健,質實玲瓏,須長彎繞,市場上的價格相當高。

  紅松果的故事告訴我們——用活生態資源,就可挖掘“無窮寶藏”

  每年金秋,桓仁縣木盂子地區就到了紅松子成熟的季節。1.2萬公頃紅松林碩果纍纍,高挂枝頭。在大山裡長大的村民,腳蹬“貓爪子”,腰係安全繩,手持六七米長、前端帶鉤的鋼管,敏捷地爬上枝頭,逐個鉤挂,一顆顆飽滿的松塔應聲落地,不一會兒就裝滿了籃子。按平均每塔150粒松子計算,一顆松塔就能賣出七八元錢。

  2019年,桓仁縣投資1000多萬元建設了松子場地、庫房、氣調庫等,還新建了多家松子加工廠,採摘的松子在深加工後銷往全國各地。在木盂子鎮1萬多名農民中,有一半的農民從事松子相關産業,每年松子交易量達500萬公斤左右。

  楓林谷的故事告訴我們——走生態發展之路,不砍樹也能致富

  山脊溝谷,崖壁石縫,到處都生長著樹。楓林谷森林公園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森林覆蓋率高達98.75%,是國有林場轉型發展的一個成功範例。

  天然林禁伐以後,本溪市的國有林場整合為27個,功能定位由以木材生産為主轉為以生態修復和建設為主、由以利用森林資源獲取利益為主轉為以保護森林提供生態服務為主。在桓仁縣,原來靠砍樹為生的8個國有林場湊在一起,合股籌集啟動資金2400萬元,選擇楓樹資源豐富、景觀集中、水資源充沛、交通便利的和平林場作為載體發展觀光林業。2013年開園至2021年末,楓林谷累計接待遊客200萬人次,實現收入7000多萬元。此外,還帶動當地百姓吃上了“旅遊飯”。據統計,和平村現有農家院52戶,依託森林旅遊,每年戶均增收3萬元。

  坐擁如此青山綠水,本溪市將堅定不移地踐行生態優先理念,持續走綠色低碳發展道路,以戰略眼光、系統思維、全局觀念,科學謀劃建設富有時代感的高品質生態産業項目群,不斷調整優化産業佈局和打造全産業鏈條,深入挖掘和激發生態資源市場潛能,寫就“四庫”美好篇章。(遼寧日報記者 張海浪)

  連結

  ▶近年來,本溪市逐步發展形成了以林下參為主的林下中藥材、以紅松子為主的幹堅果等林業七大主導産業,林下藥材基地、特色經濟林基地分別達到了100萬畝、145萬畝,全市林下經濟總量達到300萬畝。全市發展涉林企業300家,規模以上龍頭企業68家,組建新型林業經營主體320個,其中林業專業合作社225個、家庭林場95個,實現生態保護、綠色發展、民生改善相統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動實踐場景正在本溪大地呈現。

  ▶本溪市依託國有林場豐富的森林資源、獨特的自然景觀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大力發展生態旅遊、森林康養等新興産業,重點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態功能區。目前,已逐步謀劃並形成了由關門山、鐵剎山、湯溝、老邊溝、大石湖、楓林谷、五女山、大冰溝等20多個森林旅遊景點組成的貫通東西、覆蓋全域的森林旅遊景觀帶,總面積達到160萬畝,探索走出一條“林業興、生態美”“不砍樹也致富”的綠色生態發展之路。

編輯:黃非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