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桓仁版畫展現山鄉之美
來源:遼寧日報  |  2022-05-27 09:47:55

  原標題:桓仁版畫展現山鄉之美

本溪桓仁版畫展現山鄉之美_fororder_b3484962-592f-4dd1-a707-0a453136ebca (1)

《火紅的日子》 王美萍 作

本溪桓仁版畫展現山鄉之美_fororder_fc9ddb17-e7e1-4a52-9551-79578375f243 (1)

《春》 陳東明 作

本溪桓仁版畫展現山鄉之美_fororder_a48d1824-ed89-4408-b165-226d834f9ebf (1)

《山道彎彎》 任鳳山 作

  本溪桓仁傳統版畫源於滿族民間習俗,將滿漢文化、民風民俗、農耕事項等雜糅在一起,包括民俗風情類、民族與生存環境關係類等,其表現主題呈現了民間喜慶吉祥的特色,既有歷史、傳説、風物,又融合了遼東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形成了富有強烈個性風格和濃郁民族民俗韻味版畫藝術。

  採訪陳東明時,他正在家裏創作版畫《復蘇的牛毛河》,為桓仁滿族自治縣今年將舉辦的“耕雲種月”版畫作品展做準備。這幅作品刻的是陳東明出生的桓仁縣普樂堡鎮瓦房村旁的牛毛河的風景,表現的是家鄉生態環境的新變化。

  陳東明的版畫體現出桓仁版畫特點,大多取材於民間風俗、地域文化、山水風光、歷史傳説等,以特有的繪畫符號來表現遼東大地的農耕、民風、民俗等生活場面,通過生動的畫面,呈現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熱愛和追求。

  據《桓仁縣誌》記載,清代的桓仁曾被清朝視為“龍興之地”,到1877年,已被封禁200多年。解禁後設治建縣,大量關內移民落戶桓仁,木版畫技藝隨之流入。19世紀末,桓仁為商賈雲集的水陸碼頭,商鋪繁榮,每逢年節,版畫藝人紛紛刻印年畫售賣,促進了當地木版畫的發展。

  20世紀六七十年代,先進的年畫印刷技術對木版畫造成了巨大的衝擊,桓仁傳統木版畫走入低谷。20世紀80年代,桓仁傳統木版年畫逐漸進入快速發展時期,全縣常年堅持創作的愛好者達150多人,除了創作歷史傳説版畫外,還創作了大量反映現實生活題材的作品。版畫技藝也得到較大提升。2018年桓仁傳統木版畫進京舉辦展覽,産生了廣泛影響。

  桓仁版畫雕工質樸舒展,色彩對比強烈,在刻印技法上融入了北方人粗獷、豪邁的性格特點,形成了其線條粗獷、風格純樸、想像豐富的藝術特色。如盧振東的《麒麟送子》《七夕之夜》、任鳳山的《虎娃》、崔哲海的《和合圖》等。任鳳山的 《山道彎彎》,畫面上一條彎彎曲曲的柏油路,路兩邊是山間田野,人走在寬闊的路上,心和外邊的世界連在一起。姜易寒的《繡花姑娘》古香古色的畫面上,有兩個姑娘正在展示繡品,有民間元素老虎頭、繡花鞋等。崔哲海的《慶豐收》表現的是農民喜迎豐收的景象。秋天是豐收的季節,更是農民幸福生活的收穫季節。

  桓仁傳統木版年畫融繪畫、雕刻、印刷于一體,講求構圖造型質樸細膩、生動自然,其刻印製作複雜,技法別具一格,具有誇張變形有致、色彩對比鮮明的特點。陳東明、崔哲海、姜易寒、張丹、于東風、任鳳山、劉曉宇等人的作品都呈現這樣特點。

  作為桓仁木版畫創作中的佼佼者,陳東明在繼承木版畫傳統技藝的同時,將傳統山水畫和木版年畫結合,實現創新發展。他的作品刀法細膩,尤其擅長刻畫自然風光,通過黑與白、點與線的疏密變化,表現水墨風采。他的作品既有反映農民生活、農閒娛樂的傳統題材作品,又有秀美、壯闊的風景作品,這些作品都在記錄著大山裏村莊的變化。如被中國美術館收藏的《春》和被民間美術博物館收藏的《磨房》《富》等版畫。

  與陳東明一樣,家住桓仁縣參茸場參茸社區的任鳳山正準備參加縣裏馬上要舉辦的“耕雲種月”版畫展。他手里正在刻的以山參為題材反映桓仁山鄉新變化的系列版畫作品已經收尾,這些版畫中有人物、有動物、有山水樹木、有房屋、有人參,更有豐收的喜悅。

  經過多年的發展,桓仁版畫的專業創作隊伍已發展到近60人,兼職版畫創作者達300多人,版畫藝術還成功進入了當地小學課堂。30年裏,桓仁版畫百餘幅作品在美國、日本、俄羅斯、德國等國家和地區展出,80余幅作品獲國內外大獎,20余幅作品被中國美術館、中國民間藝術博物館等國家級展館收藏,300余幅作品在《求是》《中國文化報》和《中國農民報》等報刊上發表,在國內外産生了深遠的影響,桓仁木版年畫也從小縣城走向了更廣闊的舞臺。(遼寧日報記者 楊競)

編輯:黃非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