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阜新市海州露天礦三年復綠義務植樹活動現場,阜新市千余名幹部群眾及駐阜部隊指戰員在礦坑北側區域揮鍬鏟土、扶苗填坑、提桶澆水,種下一株株京桃、海棠、油松,由此拉開了阜新市廢棄礦山復綠三年行動的序幕。
海州露天礦作為遼寧省廢棄礦山復綠三年行動的重大礦山,今年要在復綠增綠上實現新突破。正在現場忙碌的阜新市自然資源局副局長段文剛介紹説,阜新市規劃以海州露天礦國家礦山公園10平方公里礦區範圍為礦山綠化的起步區,2023年重點推進礦坑內綠化1230畝,礦區周邊綠化2217畝,三年綠化總任務約1.5萬畝,最終實現海州露天礦國家礦山公園28平方公里範圍內應綠盡綠;在此基礎上,加快推進礦山公園景觀提升工程、路網建設工程、工業遺址公園建設工程等,將“棕色露天煤礦”變為“綠色經濟引擎”,讓海州露天礦之綠成為阜新人民幸福生活的底色、阜新經濟高品質發展的底色。
回望來時路,阜新市對海州露天礦的綜合治理從未停歇,特別是2018年以來,按照“調查先行、評價為基、規劃引領、分步實施”的工作原則,一體化推進地災治理、生態修復和開發利用,取得了初步成效。2022年,阜新市打響海州露天礦地質災害綜合治理攻堅戰,完成了18處自燃片區中17處滅火工作,消滅火區面積55萬平方米。阜新市圍繞礦坑“生態修復”打造“生態綠心”的治理思想更加明確,實施方案編制科學合理,重點項目建設穩步推進,為打造廢棄礦山綜合治理的“阜新模式”奠定了堅實基礎。
阜新市林業發展服務中心副主任劉曉峰表示,阜新市按照“宜林則林、宜草則草、應種盡種、應綠盡綠”的原則,科學選用油松、元寶楓、皂角、京桃等鄉土優勢樹種,將礦坑周邊現有碎片化的各斑塊林地聯網成片,以環貫通,營建可自我成長的生態風景林地,積累複雜困難立地條件下綠化造林的經驗,為百里礦區復綠樹立樣板,為其他地區礦山綜合治理提供“阜新方案”。
植樹現場,黨員幹部衝鋒在前。阜新市黨群服務中心的甘鐵軍和張維合力栽下一株京桃,他們表示,十分榮幸能夠參與此次義務植樹活動,親手為礦山植下“新綠”,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今後也會在工作和生活中盡己所能,為建設生態阜新、美麗阜新貢獻一份力量。
軍地連心,魚水情深。駐阜部隊也參與了當天的植樹活動,阜新軍分區政治工作處幹事董晨臣表示:“能夠以實際行動為第二故鄉增添一抹新綠,我感到十分榮幸。”他還表示,自己來阜新已近16年,看到阜新生態環境越來越好、城市越來越美,由衷感到高興和自豪,希望這些樹苗茁壯成長,也希望阜新的明天越來越好。
廢棄礦山披綠裝。不久的將來,這裡將變身國內一流的國家礦山歷史生態主題公園,實現從“生態洼地”到“幸福高地”的根本性轉變。(文 袁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