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灣海底隧道實現國內首例“實體+數字”雙産品交付
來源:遼寧日報  |  2023-05-09 11:27:03

  原標題:大連灣海底隧道實現國內首例“實體+數字”雙産品交付 用“數智”賦能打造百年精“隧”

  5月1日,大連灣海底隧道和光明路延伸工程正式建成通車,這是我國北方寒冷地區首條跨海沉管隧道、全國首條自主設計施工的柔性節段式管節沉管隧道。其在建設過程中,創下我國乃至世界沉管隧道施工史上多項“第一”和“之最”。中國工程院院士林鳴評價道:“項目形成的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核心技術,為世界沉管隧道建造貢獻了中國力量。”

  大連灣海底隧道及其延伸工程也是大連市近年來投資規模最大的基礎設施工程和重大民生工程,這條交通大動脈有效破解了大連 “C”形交通瓶頸,構建起大連灣南北兩岸5分鐘“便民生活圈”,優化城市功能,有力推動大連灣兩岸一體化建設。

  整個工程從2013年確定沉管法工藝到建成通車,歷經十載,備受各方關注。記者通過實地體驗及與建設者交流,深入了解到這項超級工程的“實”與“智”。

  改善交通生態 “蛟龍”潛底破解交通瓶頸

  “從大連灣南岸到北岸,車程從將近1小時縮短到5分鐘。我感覺每天早上至少可以多睡半小時。”家住大連東港商務區,在甘井子區工作的王靜説,海底隧道的通車,給她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由於地理特點,大連的中心城區,包括中山區、西崗區、沙河口區、甘井子區在內,整體空間形態大體呈“C”形。因為被大連灣分隔,南北方向通道少,一直以來,進出城市的快速通道只有東北快速路、東聯路,交通擁堵日益明顯。其中,大約10公里長的東北快速路在早晚高峰期,通行時間常常要在1小時以上。

  大連灣海底隧道和光明路延伸工程建成後,為大連新增一條縱貫南北的快速通道,通過“向海問路”破解了“C”形空間結構形成的交通瓶頸,有效解決中心城區南北方向交通不暢的問題。

  大連灣海底隧道和光明路延伸工程主線全長約12.1公里,其中海底隧道部分全長約5.1公里,最低處在海面下30多米。雙向六車道,主線設計速度為60公里/小時。隧道南岸設有3個出入口,隧道北岸設有1個出入口。

  5月7日,記者做了實地體驗。驅車從大連灣海底隧道最南端的港隆西路入口駛入,隧道內路面平整,通風良好,視線清晰,涼爽舒適。地面上的路線導向,為駕駛員辨別方向與選擇路線提供方便。按照隧道內設定的60公里/小時速度北行,5分鐘便駛出了海底隧道北出入口。目前延伸工程已建成“三橋一隧”,根據現場交通指示牌,可駛入光明路隧道,繼續向北通過光明路和三座互通立交橋,可分別去往金普新區、沈海高速口等方向。從中山區出市,僅需15分鐘至20分鐘,極大地縮短出入主城區時間。

  作為大連市快速路網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大連灣海底隧道及其延伸工程打通了中山區、西崗區與北部城區的連接,串聯起東港商務區、梭魚灣商務區及老甘井子居住區、泉水居住區。同時有效減輕了東北路和東聯路交通壓力,使車流在整個城市路網中分佈更均衡、合理,大幅提升道路通行能力。

  不僅改善城市交通生態,大連灣海底隧道如“蛟龍”潛底,架設的南北通途還是一條促進經濟發展的黃金通道,連通南岸東港商務區與北岸甘井子區、金普新區,將有力推動大連灣兩岸一體化建設。

  國內首例“實體+數字” 雙産品交付沉管隧道工程

  “既有工程項目肉眼可見的‘實’,又有數字化賦予的‘智’,大連灣海底隧道是國內首例‘實體+數字’雙産品交付的沉管隧道工程。”在大連灣海底隧道管理中心的巨屏前,中交一航局數字化建設負責人喬朝起説。

  喬朝起介紹,作為連接南岸核心城區和北岸發展沃土的交通新幹線,海底隧道建成後會成為大連市最繁忙的交通線路之一。基於項目重大意義和作用,項目啟動之初,建設團隊便提出了既要高品質建設實體工程,又要高水準建設數字化工程的目標。

  經過團隊集中攻堅,確定了“一模型、一中心、兩平臺”數字化工程方案。實體工程模型大到每節沉管、小到每盞照明燈都能立體呈現;數據中心完成施工參數、産品數據、採購信息、運行信息等工程建設全要素信息歸集,成為項目的“記錄儀”和“追溯器”;數字化交互平臺和綜合指揮平臺對數據進行提取、分析、展示,為海底隧道建設和後期運營提供強大智慧支撐,實現全程可視化。

  在長約4000米的隧道管廊內,安裝了約上萬個部件。一類是感溫光柵、水溫檢測、電能品質檢測、攝像頭等數據採集裝置;另一類是照明、通風等智慧運行設備。

  駕駛者對隧道內燈光的高情商表現感受最為直接。隧道內所安裝的照明燈均定制了調光控制器,通過洞內、洞外的感光感測器,燈具能適應一年四季的光感變化,適時調整海底與陸域色溫、色差,還能按晴天、陰天、雨雪天、霧天等不同天氣以及清晨、傍晚、白天、夜間等不同光照強度,及時調整隧道內燈光亮度,達到“高智商”“高情商”合一。

  發生火災時,煙霧感測器及時將探測數據傳輸到指揮平臺産生報警信息,管理員啟動應急預案操控海隧風機、消防噴淋頭等設備實現遠程控制、消除災情。若隧道內出現交通事故等問題,數字化平臺會準確反饋給交管部門,結合廣播對現場車流進行遠程指揮疏導,確保海底隧道通暢運行。

  另外,目前大連灣海底隧道內外已完成無線網絡覆蓋,車輛進出隧道4G、5G信號無縫銜接,能充分滿足雙向六車道在最大容量話務下高品質語音、數據、視頻用網需求。

  大連灣海底隧道設定使用年限為100年,在蔚藍的海水之下,這條充滿智慧的海底巨龍仍在持續進行數字賦能,確保百年精“隧”歷久彌新。(記者 呂麗)

編輯:黃非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