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好“協商於民”平臺 辦好“協商為民”實事——瀋陽市政協推進政協協商與基層協商相融合工作綜述
來源:瀋陽日報  |  2023-06-19 14:34:36

  原標題:搭好“協商於民”平臺 辦好“協商為民”實事——市政協推進政協協商與基層協商相融合工作綜述

  黨的二十大對全面發展協商民主作出了重要部署,對健全各種制度化協商平臺提出了明確要求。按照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在省政協指導下,市政協于去年10月制定實施《瀋陽市政協推進政協協商與基層協商相結合實施方案》,按照發揮特長優勢和就近就地原則,組織省、市、區三級政協委員有序參與基層協商,踐行“兩鄰”理念,服務基層治理。市政協把組織全市政協委員深入社區、村屯調查研究,協商於民、協商為民作為檢驗主題教育成果的一件大事來抓,以制度化創新推進政協協商與基層協商相融合不斷取得新成效。將218名省政協委員、446名市政協委員和3244名區縣(市)政協委員編入全市190個鄉鎮、街道,圍繞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急難愁盼問題,同基層幹部、群眾代表等一起協商,尋求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

  選擇“小切口” 做好“大文章”

  “一到上下學高峰期,商鋪門口就堵滿了車,買東西的人都不願走這條路,很耽誤我們做生意。”

  “我們也沒辦法,都是為了孩子,正因為知道這裡擁堵,才提前來佔位置。”

  “大家放心,作為政協委員,我們一定儘快聯繫相關部門,幫助解決這個問題!”

  今年5月,和平區政協委員安大龍等在新華街道新華西社區調研時,同澤街商戶和部分學生家長紛紛反映,同澤街經常道路擁堵,居民出行十分不便。

  “這附近兩所學校目前都是錯峰放學,家長能不能也錯峰接送呢?”“這個主意好,這樣既能準時接孩子,又不至於造成交通擁堵。”為解決這一問題,5月24日,區政協委員、街道和社區幹部、居民和商戶代表、學校領導、交警以及有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坐在一起協商議事,出點子、想主意,最後商定由社區製作不同顏色的小卡片,蓋上社區印章,分發給不同年級的家長,倡導家長錯峰接孩子放學。比如,初一的孩子放學早,16時至17時,家長可持綠色卡片進入街道院內停車等候孩子放學。同時,高峰時段交警前來疏導,確保街路暢通。“這個方法效果真好,半個月以來,沒再出現擁堵現象,大家反饋表示很滿意!”社區黨委書記李秋説。

  推進政協協商與基層協商相融合,首先要解決“協商什麼”的問題。去年,市政協主席會議成員帶隊,深入沈河區多福社區、南塔社區,皇姑區牡丹社區,沈北新區孟家臺村,遼中區前鴨雞房村等基層點位開展調研,研究政協協商與基層協商相融合的路徑辦法,並給出了問題的答案——選擇“小切口”,做好“大文章”。和平區政協主席趙中軍説:“群眾的事兒是天大的‘小事兒’,我們聚焦優化營商環境、提升城市品質、加強基層治理以及舒心就業、幸福教育、健康瀋陽、品質養老等百姓身邊事,協商解決民生大難題。”

  搭建“小平臺” 匯聚“大合力”

  “這次召集大家來,是為了商量咱社區食堂咋建,看看大家有啥想法?”“我建議裝修採取明廚亮灶的形式,讓百姓對食材及做飯過程一目了然,這樣心裏更踏實。”今年初,皇姑區北塔街道武功山社區“兩代表一委員”工作室裏,召開了一場社情民意協商會,孟健等區政協委員與街道和社區幹部、居民代表及相關單位代表坐在一起,共同研究討論,順利推進了社區食堂建設。“越協商心裏越敞亮!”政協協商獲得居民群眾廣泛認可,凝聚了人心、匯聚了合力。

  “‘兩代表一委員’工作室在我們社區應用頻率高、效果好。”武功山社區黨委書記于舫告訴記者,政協委員見多識廣,常常在嘮家常中就做好了釋疑解惑、理順情緒的事,實現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區、難事不出街道。

  基層報到亮身份、深入調研摸情況、理出問題尋路徑、聯絡各方搭平臺、務實協商促和諧。“皇姑區政協提煉的這個‘五步法’簡明扼要,抓住了政協協商與基層協商相融合的關鍵點。”6月初,市政協開展專題調研活動,參觀了武功山社區“兩代表一委員”工作室,對區政協推進政協協商向基層延伸的方式方法予以高度評價。“在省、市政協的有力指導下,我們堅持在推進政協協商與基層協商相融合工作中,不建機構建機制、不掛牌子重實效,讓協商更加便捷、快速、有效。”皇姑區政協主席林學家表示。

  目前,全市共有1126個社區、村屯建設了“兩代表一委員”工作室。部分委員單位還建有協商工作室,如,皇姑區設立了數創工場、遼寧漳州商會等6個委員工作室;沈河區在部分委員單位建立了“‘有事好商量’委員工作室”。此外,政協委員還充分利用“遼事好商量,聊事為人民”平臺,深度貼近群眾,讓群眾切實感受到政協離自己很近,政協委員就在身邊。

  豐富“小協商” 推動“大發展”

  沈河區政協建立社區協商制度,在111個社區普遍應用,解決老舊小區垃圾積存、鄰裡糾紛等問題220多個;和平區政協開展“請你來協商”活動,協商解決居民房屋漏水、停車難等問題150余件;新民市政協建立5大片區、43個委員活動小組“5+43”協商模式,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230余個……

  為了更好地解決群眾身邊難題,推動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市、區政協不斷創新和豐富政協協商與基層協商相融合的形式。除了現場協商外,還組織政協委員採取調研、視察、提案、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現場協商、微協商、線上協商等多種形式,協商解決各類問題。截至5月底,市政協共收到提案648件、立案548件,圍繞重點民生工作反映社情民意信息100余篇,《關於在瀋陽市抗美援朝烈士陵園附近增設公交站點的建議》《關於加強玻璃幕墻、保溫層等外墻材料安全治理的建議》等多篇社情民意信息得到各級領導批示,促進了相關問題的有效解決,為助推黨委、政府科學、民主決策發揮了積極作用。

  記者了解到,“瀋陽市創建政協協商與基層協商融合機制服務城鄉社區治理”已作為全省政協系統制度性創新成果,上報省制度性創新成果評價獎勵辦公室審核評價。這一創新舉措更好地發揮了政協“重要陣地、重要平臺、重要渠道”作用,推動了政協協商與基層協商相融合的制度化、規範化、程式化建設。

  “我們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發展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重要論述,不斷探索、豐富政協協商與基層協商相融合的方式方法,大興調查研究,搭好‘協商於民’的平臺,辦好‘協商為民’的實事,為助力瀋陽全面振興新突破貢獻政協力量。”市政協主席于學利表示。(記者 邱菊/文 李浩/攝)

編輯:王巍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