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鬧社火 賀新春
來源:遼寧日報  |  2024-02-07 10:07:04

遼寧:鬧社火 賀新春_fororder_轉載-103c862b2-e38a-4dd6-9438-7ab59debed64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金州龍舞表演。

遼寧:鬧社火 賀新春_fororder_轉載-280bfd76c-ef0d-46b9-a0bf-14d807a32922

本溪社火又稱“武社火”。出場前通常需要排兵布陣,前有將、後有卒,呈現出古代戰場的氣勢。演員們表演前不但要畫臉譜展示人物身份,還要身著戰裙、腳蹬快靴、頭戴花盔、背插靠旗等,裝扮齊全後,方可粉墨登場。

遼寧:鬧社火 賀新春_fororder_轉載-3cc1235e4-140a-4e45-a78a-62f969adfd0c

朝陽縣北四家子鄉的民間藝人正手持雙錘表演“黃河陣”。

遼寧:鬧社火 賀新春_fororder_轉載4-940789dd-452e-4785-a943-5abd9f4c53c1

本溪社火演員正在化粧,準備排練。

遼寧:鬧社火 賀新春_fororder_轉載5-f0816ca1-794e-46c6-9eb3-c51bfcec4c36

社火表演不僅是當地人喜愛的自娛自樂活動,而且對外來遊客也同樣具有吸引力。

遼寧:鬧社火 賀新春_fororder_轉載6-f0e8bc48-1331-4505-a905-efba28e223f6

國營朝陽縣賈家店農場舉辦的秧歌會演,吸引了大批群眾趕來欣賞,喜慶氛圍濃厚。特約記者 仇一軍 攝 本組圖片除署名外由記者 楊靖岫 攝

  “一方水土一方藝。”社火是民間歡慶春節的一種自演自娛活動的總稱,內容包括踩高蹺、跑旱船、舞獅舞龍、扭秧歌等一系列表演,盛行于遼寧省各地民間,表達著人們對新一年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遼寧歷史上地處草原、農耕和漁獵文化交會處,民間社火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了自身特有的熱烈、歡騰、奔放、剛勁、豪邁、尚武等鮮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大連、本溪、朝陽等地社火已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剛進農曆臘月,遼寧省各地社火團隊的“會首”就開始張羅活動,準備道具、組織排練……忙得不亦樂乎。

  近年來,社火文化在遼寧省得到了充分的保護和傳承,無論是朝陽社火的“黃河陣”,還是本溪的“武社火”,抑或是金州龍舞等,正回歸群眾生活,並在創新中得以傳承發展。

  金州龍舞距今已有140多年曆史,起源於金州古城西門外村(今大連金普新區友誼街道園藝村),古稱西門外龍舞、龍燈舞,又稱園藝龍舞,2008年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名錄,是帶有遼南地區海洋文化特色的民間舞蹈形式,是東北唯一的龍舞非遺項目。金州龍舞已傳承10代,超過百人,其中傳承人年齡最小的6歲,最大的70歲。

  朝陽社火于2008年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擴展項目名錄,在朝陽縣、建平縣、淩源市等地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廣泛的群眾基礎。朝陽社火內容和形式種類繁多,且各具特色,既有北四家子鄉百人以上陣容的“黃河陣”,又有臺子鄉的“背閣”“九女船”、西五家子鄉的“夜八齣”“跑黃河”、木頭城子鎮的“寸蹺”、賈家店農場的“大高蹺”等。

  有著百年曆史的本溪社火,也叫“武社火”“武秧歌”,2008年6月獲批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表演中,利用長矛、大刀等十八般兵器,顯示“武”的力量,故事中的人物身份、性格用臉譜來體現,服飾主要有戰裙、快靴、花盔、靠旗等。當平日裏的農民上好粧容、穿好戲服,就瞬間化身為戲中英雄,傳承著本溪社火非遺項目。

  此外,還有以剛勁勇武豪放著稱的撫順滿族地秧歌,以歡騰奔放火爆見長的海城秧歌……社火活動在遼寧省可謂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鬧社火,既是一場辭舊迎新的歡慶,又是一種對美好未來的憧憬,期冀著新希望、新追求、新夢想都能在嶄新的一年照進現實。(記者 楊靖岫)

編輯:王巍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