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朝大海 春暖花開丨聚焦資源再生利用 推進生態可持續發展——探訪錦州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
來源:瀋陽網  |  2024-05-30 15:14:42

  垃圾,是一種放錯了地方的資源。垃圾焚燒如若得當,便可成為一種綠色資源。而提到垃圾焚燒廠,在許多人的刻板印象中就是臭氣熏天、蚊蠅滿天的地方。5月29日,“面朝大海 春暖花開”網上重大主題宣傳活動採訪團走進錦州,實地探訪當地如何縱深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將生活垃圾變廢為寶,通過資源再利用,促進當地生態可持續發展。

  當天上午,採訪團來到位於錦州湯河子工業園區的新蘇綠色能源(錦州)有限公司,實地探訪錦州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的運行情況。

  錦州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建設規模為日處理生活垃圾1000噸,總裝機容量20MW。項目一期工程總投資3.09億元,佔地68畝,年發電量6068萬度,年上網電量4793萬度。目前,一期工程已正式運行,日處理生活垃圾500噸。待二期項目建成運行後,日處理生活垃圾將達1000噸。項目採用目前先進的往複式多級機械爐排爐焚燒工藝,煙氣凈化採用“SNCR爐內脫硝+半幹法脫酸+幹法脫酸+活性炭吸附+布袋除塵”組合工藝,預留SCR爐外脫硝,煙氣排放指標完全優於《生活垃圾焚燒污染控制標準》(GB18485-2014),産生餘熱用來發電,最終實現垃圾處理“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的目標。

  在垃圾卸料平臺,整潔的環境、先進的工藝手段讓採訪團成員見證了新技術新應用的神奇。垃圾車經地磅稱重後進入卸料平臺,通過紅外線感應系統到達指定位置時,可以在#1-4卸料門處將垃圾卸入垃圾池。垃圾池有效容積16870m³;,垃圾存儲量約1.1809萬噸。垃圾在垃圾倉內堆放5-7天,由垃圾吊進行混合,使其瀝出水分,充分發酵後,投入焚燒爐給料斗。這期間,垃圾池産生的滲瀝液會採用厭氧+MBR+納濾+反滲透的工藝處理,並通過密閉管道泵送至滲瀝液處理站,完全不用擔心會有異味産生。焚燒爐內的推料爐排將垃圾推到焚燒爐排上進行焚燒。

  在項目主控室,無論是垃圾卸入處理還是焚燒控制、汽輪機運轉及發電並網等,工作人員在主控系統上就可監測監控。

  一座城市如果沒有了底色,再宏偉也只是鋼筋水泥的森林。錦州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通過智慧技術手段讓垃圾循環再生,變廢為寶的“魔法秀”讓城市的天更藍、水更綠、生活更美好、經濟發展更加健康、綠色。(記者 劉超)

編輯:王巍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