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瀋陽市人大文旅專業代表小組代表開展了文物考古調研活動。
代表們首先到沈北新區文物考古挖掘現場實地觀摩,聽講解、看挖掘,了解文物考古研究工作。
調研現場 攝影 王莉
代表們還來到瀋陽文物考古研究所集中學習了黨的二十大報告關於考古工作的精神及瀋陽市高品質文體旅融合發展工作會議精神等。
集中學習 攝影 王莉
瀋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叢麗莉介紹,瀋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成立於2001年,組建了以田野考古專業人才為基礎,以科技考古、文物保護等專業人員為補充的骨幹團隊,于2009年取得國家文物局頒發的考古發掘團體領隊資質。
近年來,瀋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構建了具有中國北方特色的基建考古“瀋陽模式”,為瀋陽市經濟社會發展保駕護航;實施“瀋陽康平張家窯林場1號、4號遼代貴族墓葬實驗室”項目,填補了遼寧省實驗室考古領域空白;申報並推進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盛京城考古與清代歷史文化研究”等課題,參與並推進國家文物局“考古中國——紅山社會文明化進程研究”重大項目課題;開展馬貝遺址等主動性考古發掘項目;持續十年創新開展公眾考古活動,塑造“瀋陽考古”品牌。2022年7月,瀋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榮獲“全國文物系統先進集體”榮譽稱號;2024年榮獲“遼寧省文明單位”榮譽稱號。
瀋陽市人大教科文衛委委員,市人大文旅專業代表小組組長邊春陽表示,考古發掘和研究工作延伸了歷史軸線,增強了歷史信度,豐富了歷史內涵,活化了歷史場景。瀋陽市十七屆人大四次會議召開在即,此次組織文旅專業代表小組代表參觀調研,旨在讓代表們走近文物考古工作,了解瀋陽文物考古亮點工作及存在的短板和瓶頸,形成調研報告和代表建議,為加大瀋陽文物和文化遺産保護力度,助力瀋陽考古人才引進,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傳承貢獻人大力量。
瀋陽市人大常委會委員、教科文衛委主任委員陳玉海,市人大常委會委員、教科文衛委副主任委員宋振虹,市人大教科文衛委專職副主任委員金紅智,瀋陽市文化旅遊和廣播電視局副局長王愛玲參加調研活動。(文 楊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