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瀋陽市民政局在瀋陽市社會組織創新支持孵化基地舉辦了2024年服務類社會救助試點工作業務培訓。此次培訓旨在提升社會救助工作的精準性和有效性。
相關區縣民政局主管領導、社會救助科科長以及街道(鄉鎮)、社區(村)和民政服務站相關工作負責人共計50人參加了培訓。
培訓現場 供圖 瀋陽市民政局
今年8月,隨著民政部、財政部聯合發佈《全國服務類社會救助試點工作方案》,瀋陽市作為試點地區積極響應,迅速制定了《瀋陽市服務類社會救助試點工作實施方案》。為確保服務類社會救助工作精準實施,瀋陽市民政局與遼寧省社會科學院展開闔作,共同研究設計了《瀋陽市服務類社會救助需求評估指標體系》。該體系旨在著力實現需求與服務精準對接、資源與服務有效銜接,構建“動態監測、需求評估、資源匹配、服務精準、監管有力”的服務類社會救助運行機制。
培訓會上,遼寧省社科院副研究員王叢詳細介紹了瀋陽市服務類社會救助需求評估指標體系的編制過程和分類指標設定情況。該體系圍繞家庭、健康、教育撫育、社會支持、就業等多個維度,設置了100余項評估指標。通過對特困人員、低保對象、低保邊緣家庭對象、剛性支出困難家庭對象以及其他人員等五類困難群眾的生活狀況和服務需求進行綜合分析和判斷,該體系能夠精準識別出困難程度最突出和服務需求最迫切的群體,為合理確定救助服務項目提供科學依據。
此外,大東區、渾南區、遼中區還分享了前期服務類社會救助工作的進展情況和經驗成果,為其他地區開展試點項目提供思路和借鑒。各區縣就如何更好地謀劃和實施服務類社會救助項目進行深入交流,並對進一步完善需求評估體系提出了具體的意見和建議。
瀋陽市民政局表示,下一步將根據各地區的意見和建議,進一步調整和完善服務類社會救助需求評估體系,同時完善供給清單和服務清單。通過“大救助”系統,實現資源的統籌配置、供需的有效對接以及兜底保障的工作目標。同時,鼓勵和指導各地區積極開展服務類社會救助項目,提供“物質+服務”的多元化救助服務。(文 馬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