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雙塔區:低空經濟蓄力“高飛”
來源:遼寧日報  |  2025-02-24 09:43:11

  原標題:建成120米以下低空應用場景,著手建設千畝産業園 朝陽雙塔區:低空經濟蓄力“高飛”

  2月20日,朝陽市雙塔區舉行低空經濟産業發展暨項目簽約大會。會上宣佈:雙塔區成立國有低空運營公司,且已建成120米以下低空應用場景;制定出臺了低空産業發展規劃……雙塔區正在高品質書寫低空經濟“先行示範”新答卷。

  以“低空蓄勢 飛在朝陽 萬億經濟 雙塔先行”為主題的大會,由中共朝陽市委、朝陽市人民政府主辦,中共朝陽市雙塔區委、朝陽市雙塔區人民政府、朝陽市發展改革委承辦。

  為期一天的大會,各類活動豐富多樣,涵蓋主題演講、合作簽約、嘉賓座談、發佈推介、無人機集群表演等多個環節,全方位、多角度展現了低空經濟魅力,並以此促進各方交流合作。

  會議期間,國家部委有關單位的相關負責人、企業代表和專家分別圍繞低空經濟發展趨勢、産業生態建設、低空快遞物流等,分享了前沿觀點和深刻見解,為參會者帶來豐富的行業知識和發展新思路。

  同時,遼寧朝陽(北京)低空經濟産業項目工作站揭牌,並舉行了頒發朝陽市雙塔區低空經濟産業高級智庫主任專家聘書和朝陽市雙塔區低空經濟産業招商大使聘書等儀式。

  此次大會的重頭戲是10個項目集中簽約:雙塔區政府與嘉興南湖路空協同立體交通産業研究院、新郵智慧科技(嘉興)有限公司、浙江啄雲智慧科技有限公司、豐翼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峰飛航空科技有限公司、雲聖智慧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北京大唐永盛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子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大航虹鷹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達成合作協議,為當地低空經濟發展注入了新動力。

  新郵智慧科技(嘉興)有限公司董事長鄭海剛説:“我們之所以選擇朝陽雙塔這片熱土,正是看中了這裡良好的營商環境。在這裡,政府部門不僅辦事高效,還推出了‘四零服務’——零等待審批、零成本入駐、零距離配套、零干擾運營,讓企業輕裝上陣,每一處細節都彰顯著雙塔的用心與誠意!”

  企業家所言僅僅是一個方面,低空經濟在雙塔區能夠“一躍而起”,靠的是合力。

  ——這裡有著獨特的比較優勢,年降水準均450毫米左右,年可飛行時間達330天左右;可輻射使用朝陽全市近1萬平方公里空域。這裡有著東北地區通用航空飛行量最大的朝陽機場。中國民航大學朝陽飛行學院年在訓飛行學員400余人,2024年平均組織318個飛行日,飛行4.43萬個小時。

  ——低空經濟已上升為國家戰略,2024年更被業界稱為“低空經濟元年”,雙塔區搶抓機遇,300米以下空域全面開放,同時雙塔區正在全力推動全區500平方公里永久適飛空域申報工作,企業“即簽即飛”。

  事業等不來、要不來,手握比較優勢,借力“東風”,雙塔區埋頭苦幹。雙塔區委書記李鴻雁説,低空經濟是新質生産力的典型代表,是推動雙塔經濟騰飛的“關鍵一躍”。過去一年,雙塔區以創新破題、以産業築基、以應用為本,交出了三張亮眼答卷。

  “創新答卷”:加入民航無人機産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成立國有低空運營公司,獲得《民航局無人駕駛航空器運營合格證》。聚焦低空經濟等前沿領域,投入5000余萬元建成朝陽雙塔大學科技園,入駐專家團隊22個。

  “産業答卷”:金屬新材料産業集群破局成勢,裝備製造産業集群蓬勃發展。規劃建設1000畝低空經濟産業園,項目簽約金額突破120億元,投資21億元的遠信無人機固態電池開工建設,國家航空森林滅火實訓基地、國家氣象機動觀測東北分中心、遼寧應急航空護林站開工在即。

  “應用答卷”:建成120米以下低空應用場景,外賣配送、防滅火無人機常態化運行。低空管理服務平臺投入使用,初步實現500平方公里空域通信、導航等功能,確保“看得見、管得住、用得好”。

  著眼未來,雙塔區錨定建設國家級低空産業綜合集聚區的戰略目標,制定了《低空産業發展規劃(2025—2035年)》,規劃中創新性地提出構建“一核兩翼三區”的科學空間格局,即以朝陽機場為核心,全力打造通航運營中樞,使其成為低空經濟發展的核心引擎;在東西兩翼分別佈局智慧製造與創新研發板塊,充分發揮各自的産業優勢和創新活力;形成教育培訓、文旅體驗、應急救援三大功能片區,實現産業功能的合理分區與協同發展。

  雙塔區區長張愛軍介紹,眼下,雙塔區正在有步驟有節奏地推進低空産業發展。全力建設通用航空器製造基地、通用航空器試飛檢測基地、低空飛行服務保障中心、低空科創基地,夯實産業根基;以無人機檢測檢驗、培訓考試、試飛適航及審定技術為突破口,吸引無人機及相關上下游企業聚集,形成産業集群。

  不斷完善産業發展基礎設施,投資15億元建設低空智聯綜合服務平臺;推進遼寧應急救援航空護林站、新郵智慧科技(嘉興)有限公司、峰飛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等六大項目落地,年內形成産能。

  同時,雙塔區拓展應用場景,釋放産業活力,以“低空+”為主攻方向,推動低空飛行與農業、林草業、應急救援、文體旅消費、公共服務、物流運輸、教育培訓、維修八大低空領域深度融合,助力低空經濟産業集群實現高品質發展。(記者 王海濤)

編輯:王巍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