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連西山水庫觀測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尾海雕活動蹤跡,這一發現為大連濕地生態保護成果再添有力印證。作為我國北方珍稀猛禽的代表,白尾海雕的現身引發鳥類研究者和自然愛好者的廣泛關注。白尾海雕這一珍稀物種的“落戶”,不僅為大連生態名片增添亮色,也為我國猛禽保護研究提供了重要樣本。
白尾海雕屬大型猛禽,成年個體體長可達91釐米,標誌性特徵為純褐色羽毛與短而潔白的楔形尾羽,未成年鳥則通體褐色並伴有斑駁白羽。其棲息地依賴開闊水域及冰面環境,以魚類、水禽及小型哺乳動物為食,是濕地生態系統健康的重要指示物種。近年來,大連金州灣、金州水源地及西山水庫等水域均記錄到其越冬或短暫停留的身影。
西山水庫素有“大連城市後花園”之稱,其狹長水域與周邊密林、木棧道共同構成獨特的生態景觀。春季碧波映綠樹,冬季冰封成鏡,為候鳥提供了豐富的食物資源與棲息環境。據觀測,水庫周邊近年已記錄到池鷺、綠鷺、夜鷺等多種鷺鳥,而白尾海雕的加入進一步凸顯了該區域的生物多樣性價值。
根據了解,白尾海雕對棲息環境極為敏感。此次西山水庫發現白尾海雕,或與其棲息地適應性調整有關。水庫周邊人員活動管控嚴格,避免了驚擾鳥類覓食與休憩,同時水體連通性也確保了魚類資源穩定。(王忠倫 攝影 特約記者 樸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