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遼北大地春寒料峭,在鐵嶺市清河區張相鎮石家堡子村的卉美家庭農場裏,現代化草莓暖棚內暖意融融。紅艷飽滿的草莓綴滿田壟,遊客們手提果籃穿梭其間,孩子們的笑聲此起彼伏,春日“莓”好時光與鄉村振興的蓬勃生機在此交融。
供電員工在草莓大棚內巡檢 供圖 國網鐵嶺供電公司
電力護航,現代農業“加速跑”
作為當地設施農業的標杆,卉美家庭農場佔地50畝,建有8棟現代化智慧溫控大棚。棚內自動卷簾、智慧溫控系統高效運轉,對供電可靠性和品質要求極高。“草莓嬌貴,溫度、濕度差一點,品質就大打折扣。多虧了供電公司量身定制的‘莓好電力套餐’,讓我們能心無旁騖鑽研種植技術。”農場負責人詹秀敏對前來巡檢的供電所員工連連稱讚。
針對設施農業用電需求,清河區供電公司打出服務“組合拳”:2023年啟動石家堡子村電網升級工程,投資改造10千伏農二主幹線路8.7公里,更換電桿150余基,全面提升區域供電能力;創新“網格化+差異化”巡檢模式,對農業專變臺區實施紅外測溫、負荷監測雙重保障;為家庭農場配備專屬客戶經理,每月三次上門“體檢”線路設備。“改造後電壓穩了,農場計劃再擴建兩棟大棚,帶動更多鄉親就業。”清河區供電公司運維檢修部副主任羅剛介紹。
貼心服務,助農增收“有溫度”
“3月是採摘旺季,草莓通過電商發往瀋陽、長春,每天訂單上百箱。”詹秀敏説,今年農場預計産出15萬斤草莓,收入突破百萬元,還吸納了20多名村民就近就業。
這份“甜蜜事業”背後,離不開電力人的全程守護。每逢採摘高峰、極端天氣,張相鎮供電所員工便加密巡檢頻次。3月12日,員工馬雲鶴、劉長江發現大棚內一處線路絕緣層破損,立即用膠帶緊急處理。“棚裏濕度大,操作設備務必保持手部乾燥。”他們一邊叮囑農戶,一邊為卷簾機、補光燈等設備做全面“體檢”。
電力先行,繪就鄉村“新圖景”
從低矮小棚到智慧溫控大棚,從傳統種植到電商熱銷,卉美農場的十年蛻變是清河區“電引擎”驅動鄉村振興的縮影。“當年改種草莓時,供電所連夜架線裝表;如今遇到用電問題,一個電話服務就到。”詹秀敏感慨道,“就連採摘季缺人手時,供電小夥兒都來幫忙搬運。”
眼下,清河區供電公司正深化“村網共建”服務,將“莓好電力套餐”推廣至更多鄉鎮。隨著農網改造持續發力,智慧農業、鄉村旅遊等新業態蓬勃生長,電力賦能下的鄉村振興圖景愈發絢麗。充足電能化作鄉村振興的汩汩暖流,讓更多“田園夢”照進現實。(文 李洪興 黃成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