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探索人工智能與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近日,瀋陽市南京一校長白島第一小學六年組教師翟翟和張玥瑤以《圓柱與圓錐》《比例尺》復習課為載體,借助AI助學平臺打造了兼具創新性與實效性的智慧課堂,在教育數字化轉型中積極探索。
翟翟運用AI技術重構復習模式。課堂上,學生們興致盎然地操控智慧設備,以小組合作形式探究AI生成的趣味數學問題。“這種學習方式特別有趣,AI就像一個隨時在線的小老師,幫我們解決問題的同時還會舉一反三。”一名學生在課後感悟中寫道。針對復習課的知識梳理,翟翟系統整合數學公式及其應用場景,學生通過平板終端參與互動問答,AI即時統計答題數據,精準發現共性問題,實現了“以學定教”的個性化教學。
張玥瑤在《比例尺》復習課中融入AI技術,通過智慧互動平臺創新手段,構建起“精準診斷-個性化學習-動態反饋”的新型課堂模式。課堂上,學生通過平板完成實時練習,AI系統瞬間生成學情分析報告,精準定位知識盲區。張玥瑤依據數據調整教學節奏,將有限的課堂時間聚焦于學生的共性問題。在這裡,AI成為與教師協同教學的“合作夥伴”,推動課堂從“經驗驅動”轉向“數據驅動”。
學生完成實時練習作業 供圖 南京一校長白島第一小學
AI的深度介入提升了教學效率。課堂上,人機互動、生生互動,交織成一張動態的學習網絡:學生通過AI平臺自主完成知識梳理,系統自動生成個性化思維導圖;小組合作探究AI推送的分層習題,遇到疑難時AI導師即時提供多維度解析;課堂總結環節,這種“學生主導、AI支持、教師引導”的模式,讓學習從被動接受變為主動探索。
此次活動中,校長、主任也走進課堂。校長王燕對老師們的表現給予高度肯定,肯定了老師們在教學方法、課堂互動等方面的創新與亮點,也提出了建議和改進方向。
校長、主任走進課堂 供圖 南京一校長白島第一小學
兩位老師的課堂為傳統復習課注入科技活力,為AI賦能學科教學提供了可借鑒的實踐樣本。此次教學實踐不僅提升了課堂效率,更重要的是探索了AI技術如何真正服務於學生。(文 秦齊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