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現場 供圖 遼寧省交通運輸廳
4月18日淩晨,經過60分鐘的緊張施工,由中國鐵建投資集團投資、中鐵十六局集團承建的遼寧淩綏高速公路後黑臺嶺公鐵分離式立交橋成功轉體,標誌著淩綏高速公路全線轉體橋全部完成轉體施工。
這是繼4月14日北大甸子轉體施工成功後再次實現重大節點突破,為淩綏高速全線建成通車奠定了堅實基礎。
淩源(蒙遼界)至綏中高速公路路線全長175.439公里,是《國家公路網規劃》(2013年-2030年)中大慶至廣州高速公路(G45)赤峰至綏中聯絡線(G4515)的遼寧段。“大廣高速公路赤峰至綏中聯絡線”是連接國家高速公路網中大慶—廣州、長春—深圳、北京一哈爾濱等三條國家高速公路的省際間大通道。
淩綏高速全線共設轉體橋2座,分別為北大甸子公鐵分離式立交橋、後黑臺嶺公鐵分離式立交橋,二者T梁施工均採用左右幅分幅佈置,皆為全線重難點控制性工程,均由中鐵十六局集團承建。北大甸子公鐵分離式立交橋全長840米,上跨沈山鐵路,單幅轉體重量4950噸;後黑臺嶺公鐵分離式立交橋全長765米,上跨京哈鐵路秦沈段,單幅轉體重量9700噸。
施工過程中,面對工期緊迫、工序交叉、場地受限等多重挑戰,項目團隊聚焦全鏈條品質管控,嚴格落實項目精細化管理相關要求,建立全週期動態管控機制,通過採取嚴控材料品質關口、統籌運輸通道佈局、優化混凝土澆築時序等措施,確保各項工序無縫銜接、安全品質平穩受控。
“為減少橋梁施工對既有鐵路運營的影響,我們在T構施工中採用“先建後轉”的方法。”該項目負責人任洪雙介紹,針對轉體施工關鍵環節,項目團隊採用“模擬預演+實時監測”雙控模式,精準制定“分秒級”施工計劃,利用試轉階段採集關鍵數據,動態調整配重方案與牽引參數,實現了轉體配重計算、試轉參數校準等環節精準可控。
淩綏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後,將開闢喀喇沁旗、寧城縣、淩源市、喀左縣、建昌縣等地的對外交通大通道,顯著改善遼西及蒙東地區交通落後狀況,對拉動內蒙古東部、遼寧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推動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促進沿線資源開發及區域經濟一體化具有重要意義。(文 楊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