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連大學發佈“微專業”培養模式成果。截至目前,學校已開設20個“微專業”,覆蓋人工智能、氫能科技等前沿領域,首批“微專業”的192名畢業生已走向社會。
近年來,為適應新時代人才培養需求,大連大學秉持“城市大學服務城市、地方大學服務地方”的辦學理念,充分發揮綜合性大學的多學科優勢,以“微專業”為小切口,探索構建“主修+輔修+微專業”三維培養模式,通過學科交叉融合與産教協同創新,培養“一專多能”的應用型、複合型人才。
學校以支持學生成長髮展為導向,精準對接區域重點産業,依託8個遼寧省現代産業學院(汽車、IT、數字製造與智慧運維等)及22個國家級和省級一流本科專業,精準打造三類“微專業”集群。
一是做優交叉複合型。大連大學搶先佈局碳中和科學與工程、氫能科學與工程、應急技術與管理、數智化管理與決策等4個“微專業”,賦能學生開拓視野,培養跨多學科思維,提升成長髮展力。
二是做強急需緊缺型。大連大學重點打造人工智能、新能源智慧汽車、數字化設計與智慧製造、數字文化産業、文化創意産品設計、財務審計與風險控制等6個“微專業”,助力學生更新知識,強化技術應變能力,提升就業競爭力。
三是做大應用技能型。大連大學試點開辦科學教育、教師教育、婚姻家庭心理教育等10個“微專業”,幫助學生補齊知識,補強專業技能短板,提升行業適配性。未來還將增設低空經濟、國際康養等“微專業”,並開設職業培訓模組,進一步強化産教融合,提升畢業生就業能力和求職適配性。
大連大學通過“微專業”培養模式,打破學科壁壘,推動教育鏈、人才鏈與産業鏈深度融合,形成主專業與“微專業”、輔修專業協同發展,多學科交叉聯動的育人新格局。這一創新實踐不僅為高校人才培養提供了新範式,更以“立足大連、服務遼寧”的使命擔當,為區域高品質發展注入新動能。(文 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