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工業大學于2024年5月啟動“智匯校地企、服務促振興”賦能新質生産力博士入企行動,把55名科技人才“送”到企業創新一線,實現了“企業獲智、學校育才、地方受益”的“三贏”效應。2024年,學校被授予“在推動科技成果省內轉化工作中業績突出”單位,獲批遼寧省高價值專利培育中心。
科技人才到企業一線 供圖 遼寧工業大學
企業發展命題,校企共同解題
博士入企行動將知識融入生産,把研究搬進車間,主動破解企業在關鍵技術攻關中的人才瓶頸。第一批選派的博士助力企業破解技術難題248個,聯合申請專利62項,申報軟體著作權1項,撰寫論文36篇。
李青春博士團隊與中國科學院金屬所李殿中院士團隊聯合攻關,開發出新型大型超長鑄鐵壓光輥控制凝固技術,幫企業實現了高品質壓光輥批量生産,産品技術水準國內一流,成功解決“卡脖子”技術難題,幫助大連某企業年産值增加3億元。
在錦州漢拿電機有限公司,劉晏博士帶領團隊成立創新工作室,與企業合作開發EPS控制器,預計年産值千萬元以上。
實際項目融入教學內容 供圖 遼寧工業大學
深化産教融合,校企協同育人
通過深入企業了解企業在做什麼、需要什麼,青年博士教師把企業的生産過程和工藝技術帶回學校反哺教學,促進理論與實踐深度融合,持續提高應用型人才培養品質。
劉叢浩博士表示:“過去在課堂上講解的理論知識較為抽象,如今能將實際項目融入教學內容,讓學生更直觀地理解專業知識在實際生産中的應用,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切實提高了教學質效。”
齊國超博士認為:“與企業共建人才培養基地,為學生提供了企業真實項目的實習實踐平臺,有利於強化學生工程實踐能力,提升就業核心競爭力。”
攻關破解企業關鍵技術 供圖 遼寧工業大學
助力産業升級,賦能遼寧振興
博士入企行動緊緊圍繞遼寧省重點産業集群建設,特別是錦州市“6+1”産業佈局,聚焦新能源汽車、半導體、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産業,簽訂橫向課題40項、合同金額達2千余萬元,獲批遼寧省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等縱向課題24項,聯合成立遼寧省工業物聯網與大數據安全重點實驗室等科技創新平臺6個,推動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産力轉化。
吳瓊博士走訪調研了近30家企業及行業協會,立足區域實際,撰寫《淺析錦州市太和區鐵合金産業發展趨勢》調研報告,促成學校與多家企業共建産學研示範基地,簽署了校企合作協議,完成科技成果轉化2項。
下一階段,學校將積極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打造校政行企協同、産教研用融合的“遼工大範本”,把學校科教人才優勢持續轉化為高品質發展動能,助力遼寧新時代“六地”建設,服務遼寧全面振興。(文 張衛平 呂永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