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瀋陽市大東區杏壇小學“我是博物館小研究員”項目式學習成果亮相遼寧省博物館。學生代表身著親手繪製的文化衫,手捧原創設計的文創作品,化身“小小文化傳播官”,向公眾講述冠帶衣履背後的故事。
學生向遊客講解作品 供圖 杏壇小學
步入遼博一樓展廳,杏壇學子的展臺成了焦點。本次展覽精選學生項目成果百餘件,涵蓋帆布包、文化衫、徽章、冰箱貼、首飾等文創作品,是杏壇“館校融合”育人模式的一次生動實踐。
師生設計的文創作品中,帆布包上金龍騰躍,耳墜綴滿連珠星光,黏土塑成的“捍腰”造型立體生動,冰箱貼復刻鎏金銀冠紋樣……每一件作品都是傳統美學的當代表達。
面對遊客的提問,學生結合展櫃中的文物,結合講解自製文創的設計靈感與文化內涵。“這個耳環的連珠紋源自契丹人的太陽崇拜,象徵光明與永恒。”小講解員指著遼博展櫃中的金冠,又舉起自己的耳環作品,自信的表達贏得遊客連連讚嘆。
學生作品受到遊客關注 供圖 杏壇小學
自2024年12月“遼金冠帶衣履文化”項目正式啟動以來,杏壇學子在博物館專家與學科教師的引領下,以“研究員”身份深度探索遼金文明。從冬日的文物考察、紋飾解碼,到春日的創意實踐、成果打磨,孩子們以筆尖繪歷史,以巧手創未來。
杏壇小學副校長張荔在活動現場表示:“讓學生的作品從校園走向省級博物館,是對他們探索精神的最大肯定。項目式學習不僅傳授知識,更培養了孩子們的文化自信與傳播能力。”
教學主任馮輝強調:“孩子們不僅是參展者,也是文化講解者、傳播者。這種‘輸出式學習’是素養提升的關鍵一躍。”
美術組組長李曉岑帶領團隊全程指導布展,她感慨地説:“當孩子們看到自己設計的徽章、抱枕與博物館文物並列展出,那份自豪感無可替代。文創是載體,文化認同才是內核。”
從冬到夏,杏壇小學的遼博項目式學習,已從一門課程昇華為一場文化傳承的接力。杏壇小學將繼續以博物館為課堂,以項目為舟楫,載著學子駛向更廣闊的文化深海。(文 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