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5月中旬進行的遼寧省首屆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活動周——人工智能教育成果展示交流活動中,來自全省30所學校的入選成果中。其中,瀋陽市蘇家屯區的農村學校成果格外引人矚目,引起省教育廳、省電教館及各路專家的高度認可。是什麼讓一所鄉村學校能夠登上全省的人工智能教育“大雅之堂”呢?
瀋陽市蘇家屯區城郊九年一貫制學校坐落于蘇家屯區沈水街道大淑堡村新開路177號,地處城鄉接合部。外來務工人口占三分之二,是一所典型的打工子弟學校。
校長李維利介紹,學校強化頂層設計,大力營造科技氛圍。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提升教師技能,積極選派優秀老師參加區人工智能火種營培訓,全力支持教師參加各級培訓、競賽,通過校企合作聘請科技輔導員的方式獲得專家指導。組建人工智能團隊,從小學三年級開設人工智能課程,打造基礎、社團、競賽三級課程結構,教研團隊勇於攻堅,不斷夯基、固本、培優,終於勇敢地邁出了第一步。
在人工智能領域,學校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堪稱“國賽七登頂、多足三連冠”。學生在教育部學生信息素養提升實踐活動中,四次榮獲創新之星,其中多足機器人項目連續三年斬獲全國創新之星。此外,學校在戴爾“互聯創未來”項目、在NOC、AILD、WRCC、RIC等白名單賽事以及省科創大賽上也屢創佳績。
近三年來,在各級各類人工智能活動中,學生累計參與462人次,獲獎241人次;教師124人次獲獎。學校信息科技負責人王家國被瀋陽市評為十六屆優秀科技工作者,城郊學校的機器人教育經驗多次在省、市、區大會上分享。
2024年,學校作為遼寧省人工智能教育研究與應用共同體分項目學校順利通過驗收,被瀋陽市命名為首批智慧學校、瀋陽市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重點實施項目校,被教育部教育技術與資源發展中心評為智慧研修平臺應用試點工作領航試點工作校。
“這裡不僅讓我學會了編程、機器人搭建,電路知識、鐳射切割、3D列印,還提升了我的邏輯思維、動手和團隊協作能力。我連續兩年參加全國中小學生素養提升實踐活動,都獲得全國冠軍,被評為創新之星。我的經驗就是在這個充滿無限魅力的領域,要敢於接觸、喜歡並勇於創新。”兩屆教育部創新之星獲得者、初三學生林志洲説。
在教育數字化轉型的浪潮中,瀋陽市蘇家屯區城郊九年一貫制學校用行動證明,即使是鄉村學校,也能在人工智能教育的藍海中揚起風帆。未來,該校將繼續深化人工智能賦能教育生態,推動科技成果向區域輻射,為鄉村教育的高品質發展貢獻更多智慧與力量。(文 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