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瀋陽市大東區人民政府副區長曲飛在大東區“視界無限、東啟未來”213雲創未來視聽文化産業園開園新聞發佈會上,介紹了大東區全力推進“213雲創未來視聽文化産業園”項目,加快傳統工業遺産向數字文創産業轉型的有關情況。大東區文化旅遊和廣播電視局局長佟彥慧、大東區文旅集團副總經理蔡仲秋回答相關問題。
發佈會現場 攝影 祖赫鴻
213雲創未來視聽文化産業園將於6月23日舉行開園儀式,其原址為瀋陽二一三機床電器廠,承載著老工業基地榮光的廠房,即將蛻變為引領東北亞數字文化浪潮的視聽産業高地。
曲飛介紹,産業園堅持老廠房·新視界,明確“一示範、一中心、一樞紐”的戰略定位。以“工業記憶+紅色IP+微短劇”為競爭力,建設工業文化數字化轉型示範地;以生産東北特色精品IP短劇為目標,建設東北微短劇內容生産中心;以“短劇聯合發行網絡”為載體,建設區域性文化出海樞紐。圍繞這一定位,園區構建劇本創作、拍攝製作、平臺發行、衍生開發的全産業鏈條,高校聯動的人才鏈條,以及工商註冊、政策支持、基金扶持、流量分發的全週期服務鏈,形成“三鏈融合”的産業生態。
同時,産業園提供“扶持政策+硬核資源”,具備了賦能企業騰飛的核心優勢。大東區設立總額2000萬元的資金池以及1000萬元産業基金,提供資金、審批、服務全流程支持;省廣電局落地全省首批短視頻審批專家服務站,開通綠色通道;對於行業頭部企業或産業鏈關鍵企業提供“一事一議”定制化支持和全週期服務。園區配套30個實景拍攝區、XR虛擬影棚及AI實驗室,已與優酷、紅果視頻、無憂傳媒等平臺和企業建立合作,構建內容發行與流量扶持體系。同時,獲得多家景區取景支持,形成“全域取景地圖”,並成立瀋陽市網絡文學作家聯盟,強化內容源頭供給,實現多維支撐。
此外,産業園區突出“短劇搭臺+文旅唱戲”,繪就産業升級與文化出圈的發展藍圖。産業園將引進山海星辰、九州等頭部MCN機構,整合遼沈中小影視團隊,打造“頭部引領、中小協同”的産業生態。同時,計劃舉辦50場行業活動,掛牌“網絡文學+微短劇”創作基地,推動IP孵化,拓展與上海、鄭州等地跨區域合作。目標是5年內基地企業營收達到30億元,培育規上企業不少於50家,拍攝微短劇150部,30部全網播放破千萬,成長為東北微短劇産業的標杆,助力遼寧成為全國微短劇創作與文化出海重要節點。
在即將舉行的開園儀式上,213雲創未來視聽文化産業園將正式宣佈成立“瀋陽市網絡文學與影視聯盟”,同步發佈“雲創視聽未來基金”,並與遼寧大學、瀋陽大學等多所高校簽署校企合作協議,推進人才共育與資源共建。
曲飛表示,213雲創未來視聽文化産業園將憑藉其獨特優勢,助力大東區經濟社會發展向數字文創、視聽産業等未來産業賽道躍升,全面開啟瀋陽視聽産業及新經濟形態創新發展的新篇章,為省、市文商旅融合發展做出重要貢獻。(文 祖赫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