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促進遼寧省人工智能産業創新發展、高品質發展,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遼寧省促進人工智能創新發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6月25日,遼寧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佈會,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王鵬介紹了《實施方案》的相關情況。
王鵬介紹,遼寧省人工智能相關産業主要分佈在瀋陽、大連地區,其他城市相關産業多數集中在場景應用方面。瀋陽市成功獲批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推動形成人工智能賦能“2+3+N”産業(行業)體系。大連市積極推動化工大模型等助力行業範式變革,逐步形成以大連高新區技術策源、金普新區場景應用為産業集聚重點區域的發展格局。鞍山、丹東、錦州、營口等地主要圍繞地方特色産業推進人工智能在鋼鐵、礦山、政務、能源等領域的垂直應用。
為抓住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機遇,依託遼寧良好的産業基礎和創新資源,以及豐富的應用場景和廣闊的市場需求,遼寧起草了《實施方案》。建立“1+N+X”(即一個總體方案、N個重點領域行動計劃、14+1個分地區方案)政策方案體系,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建設,培育提升核心要素,加大全省數據資源開發力度以及數據要素資源流通和價值釋放,實施關鍵技術攻關,發展壯大産業集群,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賦能千行百業,促進傳統産業與新興産業互促、互融、互進,為構建具有遼寧特色的現代化産業體系提供強大驅動力。
《實施方案》提出了遼寧省人工智能産業創新發展的總體目標,及5方面21條工作措施。
到2027年底,全省算力基礎設施建設體系基本形成,實現5000P以上算力規模;攻克關鍵技術100項以上;培育規模以上企業300家以上,培育5家以上行業龍頭骨幹企業,培育8個主導産業集群;力爭培育5個以上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垂直行業大模型;創建一批高品質行業數據集;打造100個以上可複製推廣的標杆應用場景,發佈200個以上融合示範案例。
統籌推進算力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包括優化算力支撐底座、加強算網協同規劃、夯實數據要素基礎、推動大模型加速發展4項措施。重點提出引導瀋陽、大連、遼西等地區算力中心集約化建設,打造數據標注基地,建設一批行業數據集,支撐數據要素流通與價值釋放,鼓勵通用大模型發展,推動重點領域內垂直大模型技術發展等。
持續加強基礎研究方面,包括加強開展前沿技術探索、實施關鍵技術攻關、建設科創平臺基地3項措施。提出對人工智能領域基礎理論和前沿技術開展研究突破,鼓勵企業與科研機構圍繞具身智慧等領域技術開展聯合攻關,推進國産化適配進程,培育建設人工智能領域科技創新平臺基地等。
發展壯大産業集群方面,包括打造新興支柱産業、推動産業鏈“建強補延”、推動産業集聚發展、培優育強市場主體等4項措施。提出圍繞全省22個重點産業集群和産業鏈,加快推動企業智改、數轉、網聯,加快瀋陽、大連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開放創新平臺建設,鼓勵各地市圍繞優勢産業加快開展人工智能賦能行動,引進培育人工智能多元主體,加快佈局智慧終端,做強配套産業等。
開展“人工智能+”行動方面,包括賦能産業發展、賦能公共服務、賦能商旅消費、賦能社會治理、賦能全域全行業等5項措施,分別圍繞製造、農業、科技、教育、醫療、交通、消費、文旅、政務、城市、環保、安全共12個重點領域,由各行業主管廳局牽頭本領域“人工智能+”賦能工作,並出臺具體行動方案。例如:《“人工智能+製造”行動方案》《“人工智能+科技”行動方案》等。同時,將積極圍繞能源、金融、時空信息、就業保障等,探索人工智能賦能全領域全産業。
構建優質産業生態方面,包括加大人才引育力度、優化政策服務支持、創新投資融資模式、加強典型示範引領、強化安全賦能監管等5項措施。提出推進人工智能全學段教育和全社會通識教育,優化審批服務,加強項目規劃、立項、用地、用能、環境等要素保障,充分利用好國家和省級各類政策資金,採取“揭榜挂帥”方式徵集應用場景解決方案,常態化發佈垂直行業大模型、典型標杆應用場景和優秀融合示範案例,構建關於大模型相關的風險預警和應急響應體系,為遼寧省人工智能産業發展形成支持合力。
下一步,遼寧省發展改革委將充分發揮省人工智能創新發展工作專班辦公室牽頭抓總作用,會同省直有關單位、各地方政府,進一步強化協同,聚焦關鍵環節,細化工作舉措,以務實作風紮實推進《實施方案》各項任務落實,促進人工智能與産業發展深度融合,全力提升基礎設施支撐能力、培育壯大産業主體、拓展優化應用生態,以場景創新為牽引加快推動人工智能賦能各行各業。(文 白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