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市疾控(市衛生監督所)提出戶外作業人員高溫作業防護指南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5-06-27 16:13:10

  連日來瀋陽氣溫連連攀高,這對戶外作業人員來説是非常難熬的氣候條件,特別是建築工人、環衛工人、外賣員、快遞員等職業群體仍需在高溫環境下堅守崗位。

  瀋陽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市衛生監督所)職業健康所工程師吳曉伶認為,長時間的高溫作業不僅會降低工作效率,還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威脅。了解高溫作業的危害和防護措施,對這些戶外工作者來説至關重要。

  高溫作業的界定與職業現狀

  根據國家規定,當工作地點平均WBGT(濕球黑球溫度)指數≥25℃時,即認定為高溫作業。高溫天氣是指地市級以上氣象主管部門所屬氣象臺站向公眾發佈的日最高氣溫35℃以上的天氣。

  建築工人在露天工地進行高空搭建、混凝土澆築等工作;外賣員穿梭于大街小巷,在烈日下奔波送餐;快遞員在沒有空調的快遞站點裝卸、派送包裹,這些工作環境往往溫度高、濕度大,且缺乏有效的防暑降溫設施,使得從業者長時間暴露在高溫之中。

  高溫作業的健康風險

  中暑是高溫作業最常見的危害。輕度中暑表現為頭暈、噁心、多汗、體溫升高等;重度中暑可能出現熱痙攣、熱衰竭甚至熱射病,熱射病若不及時救治,死亡率極高。例如,建築工人在高溫下連續作業數小時,身體散熱困難,極易引發中暑。

  脫水與電解質紊亂是在高溫環境下,人體會通過大量出汗散熱,導致水分和電解質(如鈉、鉀等)快速流失。若不及時補充,會出現口渴、乏力、肌肉痙攣等症狀,影響身體正常功能,還可能引發心血管疾病。

  長時間暴露在陽光下,還容易導致曬傷、起痱子、日光性皮炎等皮膚疾病。外賣員和快遞員由於長時間在戶外,皮膚長期受紫外線照射和汗水浸漬,皮膚問題更為高發。

  長期高溫作業還可能增加患慢性疾病的風險,如慢性腎病、心血管疾病等,對從業者的長期健康造成損害。

  高溫作業防護措施

  個人防護方面,吳曉伶建議長時間戶外工作者合理安排作息,避免在11:00-15:00高溫時段進行高強度作業。

  “及時補充水分和電解質,隨身攜帶充足的飲用水,每15-20分鐘少量飲水,不要等到口渴才喝。可適當飲用淡鹽水、運動飲料,補充流失的電解質。”吳曉伶建議大家外出工作時儘量選擇淺色、寬鬆、透氣的棉質衣物,利於散熱。建築工人應佩戴遮陽帽,外賣員、快遞員可使用防曬袖套、遮陽面罩等,減少紫外線傷害。

  戶外工作者在工作前可塗抹防曬霜,服用藿香正氣水等防暑藥品(需注意藥物禁忌),提前做好預防措施。

  吳曉伶也希望得到企業與社會的支持:“如提供降溫設施,建築企業應在施工現場設置休息區,配備空調、電扇、飲水機等設施;外賣、快遞企業可為站點配備冰箱,提供冰鎮飲品,為員工配備防暑降溫物資。”

  企業最好能定期組織高溫作業人員進行體檢,及時發現健康隱患。對新入職員工進行高溫作業防護培訓,提高員工自我保護意識。同時,優化工作流程,合理分配工作量,避免員工長時間連續作業。利用信息化手段,優化外賣、快遞配送路線,減少員工在高溫下的暴露時間。

  各地政府應嚴格落實高溫津貼政策,督促企業按時足額發放。同時,加強對高溫作業場所的監管,確保企業落實防暑降溫措施,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文 楊薇)

編輯:張琪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