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音樂為橋、以美食為媒。7月4日,海外博主走進長安社區、大東副食,這場融合了社區溫情、銀發風采與市井煙火的深度體驗,讓海外博主們直呼“重新認識了中國的退休生活”。
長安社區:歌聲架起中俄情誼橋
海外博主走進長安社區 攝影 宮小然
當海外博主們踏入長安社區,便被這裡熱鬧祥和的氛圍所吸引。社區居民們熱情地向博主們打招呼。活動中,社區文藝社團的阿姨們帶來精彩的演出,俄羅斯博主康斯坦丁被現場歡快的氣氛感染,自告奮勇地提出要為大家獻唱。
俄羅斯博主康斯坦丁主動獻唱歌曲 攝影 宮小然
當《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的旋律響起,康斯坦丁舉起話筒的瞬間,原本端坐的居民們突然集體起立,輕聲跟唱。緊接著,他又唱起了經典的《喀秋莎》,激昂的旋律充滿了力量。現場掌聲不斷,叫好聲此起彼伏,熱烈的氣氛將活動推向了高潮。
全場合唱《喀秋莎》 攝影 張琪
這一刻,文化交融不需要翻譯,歌聲已成為了中俄兩國人民情誼的紐帶,這場跨越語言與地域的“音樂快閃”,讓海外博主瀋陽行的收官日化作一場充滿溫度的文化對話。
海外博主拍攝社區文藝社團演出 攝影 宮小然
參觀完長安社區,康斯坦丁豎起大拇指:“在中國,退休不是生活的終點,而是新舞臺的開始!”
大東副食:副食市場裏的味覺外交
離開長安社區後,海外博主們來到了大東副食。大東副食品商場形成于1829年的“小東門菜行”,發展至今已有近200年曆史。如今已成為各地遊客來沈必到的網紅打卡點。
海外博主打卡大東副食 攝影 張琪
這裡琳琅滿目的商品、熙熙攘攘的人群,處處透著濃濃的市井煙火氣。博主們好奇地穿梭在各個攤位之間,感受著瀋陽獨特的市場文化。
美國博主馬意駿購買當地小吃 攝影 宮小然
瀋陽雞架引起了博主們的濃厚興趣,聽聞雞架是瀋陽極具代表性的美食,海外博主們紛紛決定將其作為伴手禮帶回國。
“瀋陽給我一種不可替代的感覺,我會把這座城市放在心上。”俄羅斯博主達麗婭説。
海外博主現場試吃 攝影 宮小然
從社區裏的民謠合唱到市場裏的美食探險,海外博主們看到了瀋陽最鮮活的城市基因,這裡既有社區裏的溫情脈脈,也有市場中的熱氣騰騰,讓他們真正走進瀋陽市民生活,也為這次瀋陽之行畫上圓滿的句號。(文 張琪)